大牌教授低頭比拼服務
當然,這一切都是前奏和鋪墊。在高考分數下來之后,真正的較量才正式開始。
自2009年開始,每年臨近高考分數線公布,浙江大學山東招生組組長的身份讓化工機械專業教授金濤進入一年中最為忙碌的階段。像很多高校一樣,他們以學院單位對各個省份的招生工作進行了任務切分。到報志愿前的一周多時間,金濤和同事們需要走訪盡量多的高中學校,接聽咨詢電話,參加咨詢會,盡可能多的吸引優秀生源。
面對學校的潛在生源,這些大學教授們保持著謙和的態度。“我們是雙向選擇,如果考生愿意,我們對他的專業進行指導。服務不好考生,我們就有壓力了。”復旦大學山東招生組葉老師表示。
分數越高,越能體會到優厚待遇。
去年高考成績出來當晚,清華、北大招生老師接連上門對浙江省的文科狀元龍麒伊做工作。“兩位老師分別在不同房間,輪流與龍麒伊單獨交流。清華、北大的老師先了解了孩子喜歡的專業,介紹了各自學校的優勢和特點。然后分別從師資、國外名校交流和獎學金方面提出為龍麒伊量身定做的方案。凌晨兩三點,清華、北大兩位招生老師才離開,天一亮,又來了。”
劉夢茹記得,自己高考分數查出來不久,清華北大的招生老師就接連上門了。兩家大學的老師都很熱情,幫自己挑選專業、分析專業就業前景,規劃大學4年的生活。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在山東省只招一個人。我報的話可能性很小。招生組的老師說可以幫我協調下進元培學院,但沒有十足把握。除了光華和元培,其他專業讓我隨便挑。讓我給他一個答案,如果元培不行的話,還來北大,至少讓他們心里有底兒。他們也怕清華競爭。”劉夢茹回憶,在招辦的協調下,她最終如愿以償進入元培學院。
對于像劉夢茹這樣專業指向強烈的考生,為了防止生源流失,必要時高校會調整計劃。云南考生何仲華從小對數學具有極濃厚的興趣,今年取得了702的高分,在與北大云南招生組交流的過程中,他明確表示,如果不能進入北京大學學習數學,那么他將報考其它大學的數學專業,并在四年后再盡力考取北大研究生繼續學習數學。
“何仲華同學明確的學習興趣和堅定理想的執著精神令招生老師十分感動,經過協調,招生組為他爭取了到北大學習數學的機會,完成了他的心愿。”北京大學云南招生組的工作總結寫道。
“掐尖”背后的消耗戰
為鼓勵招生宣傳工作,部分高校還將錄取工作進行量化考評。比如,規定“省外拓展組錄取線在當地省份錄取高校排名位次、高出當地重點線提升幅度和尖子生源數量為標準,省內拓展組考評以尖子生源數量為標準,考評后進行教育拓展先進集體和優秀個人的評選表彰工作,并對拓展工作效果突出的學院在教研立項以及教學工作量等方面給予傾斜。”
記者接觸的幾位高校招生老師,否認了自己面臨學校的考核壓力,表示參與招生工作主要出于對學校的責任感。
回顧7年來的招生工作,金濤認為現在高校的招生競爭越來越厲害。“開始是互相宣傳后來是互相競爭再到互相黑,現在是極不正常的。”前不久,北大和清華圍繞四川高分考生的爭奪引發的掐架引發熱議。2011年,上海交大和復旦之間的招生老師之間的口水仗也曾鬧得沸沸揚揚。
這兩天,對照招生咨詢會上的學生報考意向,金濤發現很多有報考浙江大學意向的考生并沒有填報相應的志愿。“我們事后了解發現,都是我們的競爭對手打電話,拼命說浙大的不好。浙大經歷了四校合并那么多年,新生都在紫荊校區,但每年招生老師們都會聽到競爭對手跟家長說,‘浙大合并了幾個差的學校,有好幾個校區’等等。競爭到這一步真的很可悲。”
競爭對手向考生承諾的物質獎勵和政策優惠常常會讓金濤力不從心。“有的學校會許諾給考生筆記本電腦,一年父母探親幾次的路費。這個學校給了某個承諾,家長借此兩邊要價。作為一個高校老師,我不是害怕競爭,但是覺得這種競爭毫無意義的。”
有時,也會遇到高中學校和當地教育局影響學生填報志愿的情況。金濤回憶,在山東某地招生時,原本有3個高分考生已經有了進入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的意向。后來當地教育局和高中校長給考生做工作,填報了清華北大。“當地好多年沒有出一個清華北大生了,他不管是不是清華國防生,學生喜不喜歡,說出去好聽。”
“現在的招生宣傳已經脫離了招生的本質。吸引人才是對的。但是應該怎樣去招生?”至今,金濤也沒有為這個問題找到答案。他確定的是,這不是一所大學造成的,而是“家長、中學、大學,合力才走到今天這一步的。”而這,最終導致的是招生成本的增加。
文/圖 記者 朱艷麗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