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兒童性發育時間從原先的11至12歲開始發育,提前到女孩平均9.7歲,男孩平均11.3歲。
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的流行病學調查近日出爐,數據顯示兒童性發育的時間軸又被提前了,從原先的普遍認為11至12歲開始發育,提前到女孩平均9.7歲,男孩平均11.3歲。
與此同時,隨著暑假的來臨,昆醫附一院的內分泌科也很忙碌,許多家長們帶放假的孩子來看性早熟、矮小及肥胖等問題。“有很多家長說,總感覺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早熟了。”對此,昆醫附一院內分泌科教授楊慧英表示,家長們的感覺一點都沒錯,性發育越來越低齡化發展,作為家長正確引導、科學預防很關鍵。
確診病例不多但趨勢不少
近日,由北京兒童醫院、浙大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廣西兒童醫院等國內六家知名兒童醫學中心聯合進行的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兒童性發育的時間軸從原來普遍認為的12歲開始,提前到女孩9.5歲、男孩11.3歲。其中,在對18707例年齡6—18歲孩子的調查中發現,這當中有2.9%的女孩和1.44%的男孩,被診斷為兒童性早熟。
那么,在昆明,兒童性早熟的具體發病情況是怎樣的?記者從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舉行的“關心兒童、關注成長”暑期義診活動上了解到,目前,我市兒童性早熟確診案例雖不多,但有性早熟“傾向”的幼兒卻不少。其中,出現單純乳房早發育這一不完全性早熟癥狀的女孩占大多數。
“我們科室前段時間,就接診了幾名低年齡的單純乳房早發育患兒。”昆醫附一院內分泌科教授楊慧英告訴記者,性早熟主要分為兩大類,即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其中,真性性早熟是指男童在9歲前,女童在8歲前呈現第二性征,并伴隨生長加速和骨齡提前。如女孩在8歲前就出現明顯的或進行性的乳房發育,10歲前來例假;男孩在9歲前出現聲音、體毛、外生殖器的變化等。
而單純性乳房早發育屬于假性性早熟,其除了乳房提前發育外,不伴有子宮和卵巢的變化,沒有其他性征(如陰毛、腋毛)的出現,骨齡一般也不會提前。但是,如果單純乳房早發育不及時干預治療,且患兒乳房持續不消退或繼續增大,就有可能向真性性早熟轉化。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