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延伸至今年的一輪牛市,讓證券行業也隨之重回興盛。
截至4月2日,A股共有15家上市券商披露了2014年年報。對他們而言,2014年是個豐收年,Wind資訊數據顯示,上述券商營收合計同比上年增加71.19%。其中,資管業務收入增速達254.49%,戰勝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成為增速最快業務。
券商資管,一個曾經被邊緣化的業務,也是一個正在重新興起的業務。
在經過了2014年員工持股計劃和資產證券化兩大利好之后,2015年,券商資管將再迎代客理財新機遇,在牛市不斷推進的今天,資管業務正在逐步成為一個“或許能改變券商盈利模式”的業務。
資管收入倍增
透過15份上市券商年報,亦可管窺2014年券商業務尤其是資管業務的變化。
Wind數據顯示,上述15家券商資管業務收入合計達到144.95億元,相比于2013年的40.89億元,增幅達254.49%,為券商增速最快業務,而傳統的券商強勢業務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增速僅有40.36%和98.35%。
其中,興業證券的資管業務以驚人的增速拔得頭籌,從2013年的1.01億元大幅躍升至 2014年的11.18億元,增幅達1006.93%。對于其原因,興業證券在年報中表示:“興證資管充分把握市場機遇,全年累計發行48只集合理財產品,定向增發投資及定制化產品等品牌效應凸顯,員工持股計劃產品形成領先示范效應。”
在業績增量的同時,資管業務在券商業務中所占的比重也在增加。在上述15家券商的業務體系中,資管業務貢獻收入在2013年僅占總收入的5.75%,而這一數字,在2014年已經躍升至11.91%。在這15家券商中,中信證券的資管業務收入達到61.11億元,占全年總收入的20.93%,已經超越了投行業務,成為中信證券第三大業務。
一位券商資管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由于市場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券商正在積極調整業務結構。資管業務從通道業務和共同基金模式向多元化、綜合性的資產管理機構模式邁進,成為一個重要的選擇,轉型中的中信證券就是一個最很好的例子。
資料顯示,2012年至2014年,中信證券資產管理規模分別為2508.39億 元 、5048.58億 元 和7550.07億元,貢獻業務收入分別達到3.28億元、16.71億元和61.11億元,對業績的貢獻比率從2.8%、10.37%到20.93%??梢?,雖然其資管規模增量相對穩定,但收入貢獻卻正以倍數速度增加。
上述資管人士表示,中信證券資管增速之快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此前積累,在發展早期建立的強大客戶資源網,為其囊括了大量的優質企業和高凈值客戶,這些資源為其業績增量提供了基礎。
同樣,優質的資源也為其轉型提供了可能,截至4月2日,中信證券共計資管產品154只,份額合計408.47億份,資產凈值416.95億元,其中,非限定性51只,占比26.62%,高于行業水平,不過,通道業務還是占據了相當多的份額。
向主動管理轉型
券商資管在去年爆發的原因很多,北京某券商的資管業務總經理表示,自2012年“一法兩則”實施以來,券商資管業務興起,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尤其是在大集合產品取消之后,券商資管業務更多轉向了定向和專項資管產品,業務結構上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而在2014年,盡管券商資管不得不面對通道業務收緊和收益率下降的“陣痛”,但是也迎來了投資范圍放寬和審批流程簡化的喜訊,尤其是下半年牛市的興起,使得過往大量存放于銀行或投資到房地產領域時資金開始通過資管業務轉到股市,讓券商資管迎來一個好的發展機遇。券商資管從通道型業務向主動型管理改變開始發生。
目前,“通道業務的迅猛發展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券商資管規模的迅速膨脹,但是,因同質化嚴重,低端競爭實際上正在損害整個行業的利益,資管轉型已經不得不改。”該資管總經理稱。他的擔心不無道理,目前,券商資管通道業務尚屬主流,由于其規模容易擴大和操作相對簡單,很長時間被券商追捧,但是,通道業務只有千分之幾或萬分之幾的低收益率;相對于通道業務,主動型管理業務盡管規模比通道小,操作相對復雜,但是可以達到通道業務幾倍甚至十幾數十倍的收益,對券商來說更有吸引力。
華鑫證券研究報告認為,由于受監管部門對銀行非標投資的監管加強影響,通道類業務正逐步萎縮,在券商資管未來步入穩定發展期后,融資類業務及資產管理業務逐漸顯現其核心地位,券商資管有必要從通道業務中盡快“解放”出來。
就此,上述資管總經理表示,未來,繼續提高主動管理能力將成為券商資管的重點,權益、固收、量化的主動管理能力是一個優秀的資管公司的立身之本。而去年推出的資產證券化和員工持股計劃,為券商資管的轉型提供了可能。
目前,證券公司的資產管理業務主要由集合資產管理、定向資產管理、專項資產管理三部分構成。其中,專項資產管理業務領域廣泛,資產證券化正在日益成為資管業務的藍海,尤其在去年11月19日,證監會取消事前行政審批,實行基金業協會事后備案和基礎資產負面清單管理之后,資管參與資產證券化迎來了良機。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券商參與資產證券化業務,不僅收益有保證,能夠參與的資產范圍也更加廣闊,不僅包括企業應收款、信貸資產、信托收益權、基礎設施收益權等傳統的財產權利,還包括商業票據、債券、股票等有價證券,商業物業等不動產。
在去年的8月14日,中信建投設立的海印股份信托受益權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正式成立,成為國內首個以商業地產為基礎資產的資產證券化產品;10月17日,“廣發河北金租1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成功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首只登陸上交所的金融租賃類創新集合產品出爐。此后,各類資產證券化產品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為券商資管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
據Wind數據顯示,自11月19日至4月2日,共計新發資產證券化產品49只,其中,券商資管產品17只,基礎資產囊括了企業債權、基礎設施收費、企業貸款等類型。
同樣,員工持股計劃也為券商資管提供了新的業務可能,自去年6月20日,證監會明確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向資產管理機構開放之后,數十家上市公司推出了員工持股計劃,其中,出現券商資管計劃的身影,國泰君安、廣發證券、海通證券等券商已經切入此業務。
另外,隨著市場的發展,券商資管業務出現不少“另類”投資創新案例,不動產、紅酒或藝術品等投資方向也已出現。
代客理財“回歸”
在2015年,對于券商資管來說,更多機會在于市場的藍海,而這片藍海中,最重要的當屬于“回歸”的代客理財。
3月16日,證券業協會下發了《賬戶管理業務規則(征求意見稿)》,擬允許合格券商和投資咨詢公司等機構依法開展賬戶管理業務。
事實上,券商代客理財業務并不是新業務,早在證券市場剛剛建立時,券商就發展了規模不一的代客理財業務,但由于當時券商市場不夠規范,為爭奪客戶、賺取高額利潤,高風險的灰色業務越來越多,因此十年前,監管層逐漸叫停了證券市場代客理財業務
業內人士表示,代客理財的“回歸”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券商以傭金收入為主的經營模式,券商資管將進入“管理費+業績報酬”的新階段,大大改善經紀業務未來的收入、盈利、營銷、客戶服務、財富管理業務模式。
在代客理財模式下,券商資管業務將自身收益與客戶收益進行捆綁,從最根本的利益角度敦促券商投資更具增長前景的標的,從而實現券商資管的主動性升級,擺脫通道業務的低等級競爭。“可以想象,代客理財業務這塊市場,將成為資管未來的主戰場之一。”上述資管總經理表示,“代客理財業務的投研一體化要求,將會推動券商內部業務的群組化發展。”
這位資管總經理介紹,目前,各家券商的業務單位聯系程度相對寬松,投資、研究、投行等部門各行其是,很難進行協作化運作。代客理財若能夠重新推出,將對券商的投行選擇標的的能力、研究所研究能力、投資部門價值甄別能力、券商整體風控能力等券商部門提出綜合性要求,因此,未來的資管業務將不僅僅是簡單的投資管理,也會協同投行業務,提供融資、研究、咨詢等全方位服務。
華泰證券分析師羅毅也認為,代客理財合法化后將激活券商投顧業務,實現投顧業務資管化,提升券商投研能力的轉換價值,實現雙贏。
另外,基于協同化的合作,券商的券商代課理財優勢將在傭金優勢、研究能力、客戶服務等方面顯現,而由于券商布局較為廣泛,更能直面客戶、貼近客戶等特點,將會比其他諸如公募、私募等機構等更具優勢。
著實如此,參與代客理財券商資管仍有風險值得防范,在代客理財業務初現時,曾經出現過機構為賺取手續費而進行過度交易的行為,在未來,此類行為如何避免,仍屬值得研究的重要問題。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