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銀行理財產品還未到期,急需用錢該怎么辦?近日,城市信報/信網記者發現,已有銀行推出“理財產品柜面直接轉讓”新業務,買賣雙方可自行協商手續費及收益率。不過,有專家和銀行業內人士指出,目前這項新業務只能在單個銀行內部實現轉讓,想要突破單個銀行的界限,在不同銀行間“玩”起來,還有賴于明確的監管規范出臺。
銀行當中間人,撮合交易
最近隨著股市走好,市民王女士開始逐步減少自己配置在理財產品中的資金。“一方面,這兩年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不斷下滑。另一方面,較高收益的理財產品通常期限都比較長,靈活性方面還是差了一點。”
據了解,由于銀行理財產品都是封閉運作,市民一旦購買,只有到期才能得到本金和收益,這就限制了理財產品的靈活性和變現。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已有多家銀行推出了銀行理財產品可轉讓的業務。市民只需要在銀行柜臺申請辦理,就可以將未到期的理財產品轉讓給別人,提前拿回自己的投資及收益。
據某股份制銀行工作人員殷女士表示,市民只能通過柜臺來辦理這項業務。有兩種途徑,一種是自己找到下家接手,另一種是通過銀行尋找下家。不過,后一種方式“需要等待一段時間,畢竟合適的下家不好找”。
據了解,該轉讓業務雖然已經推出一段時間,但辦理數量非常少。來自另一家某股份制銀行工作人員王女士表示,自去年推出以來,到目前咨詢的多,辦理的少,“估計一年也就十幾筆吧”。
收益分配雙方可以協商
據城市信報/信網記者了解,為規避風險,多數銀行都要求所有的轉讓都必須到營業網點進行。如果接手者之前不是該行的客戶,業務辦理前還需要完成開戶、風險評估等程序,測評結果顯示其與該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相匹配才可簽署轉讓協議。
殷女士介紹,對于收益問題,市民在轉讓過程中可以根據投資期限來分配,也可以自主決定讓利,以更快轉讓出去。轉讓過程中將會收取0.1%手續費,最低50元,上不封頂。不過也有銀行表示,本項業務完全免費。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理財產品都支持轉讓。殷女士表示,僅限封閉式固定持有期限的理財產品,投資期限內不分紅才可以。而王女士表示,任何收益帶有浮動性的理財產品,都不能轉讓。換句話來說,這意味著一些掛鉤股市、黃金、外匯的結構性產品,是不能轉讓的。
據了解,目前包括蘇寧金融、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平臺均推出了理財產品提前變現功能。以招財寶為例,變現要按變現金額的0.2%收取手續費。
未來或可跨行轉讓
在互聯網金融迅速崛起、金融脫媒加劇等沖擊下,不少銀行業內人士認為,理財產品允許轉讓或將是大勢所趨。“這將大大增強銀行理財產品的吸引力,甚至有可能建立起理財產品的二級市場。”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監管層正在準備推進統一的跨行轉讓平臺,隨著監管規則和相關制度的明確,可以讓業務統一規范地開展,從而避免風險。普益財富研究員方瑞認為,未來銀行理財產品可轉讓是解決流動性風險由內轉外的重要手段,銀行通過產品轉讓帶來中間業務收入,增強整個理財市場的流動性,有益于理財客戶量和產品發行量的增長。
算算賬如何轉讓才劃算
1、剛開始計息就要轉讓
理財產品剛成立,商業銀行計算理財收益的時間不長,可將理財產品的全部本金 、預期年化收益率一并轉讓給接盤者。投資者通過受讓進行,也不失為一種投資途徑。
2、理財產品期限過半時轉讓
此時出讓方和受讓方可參考理財產品出讓時運作期限的同類理財產品來打折定價。如欲轉讓的理財產品投資期限為一年,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產品運作6個月以后轉讓,此時可參考投資期限為6個月的理財產品,并在該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基礎上進行打折轉讓。
3、理財產品要到期時轉讓
如某一款投資期限為6個月的理財產品,還有10天就要到期,此時急需轉讓時,轉讓方就要更多地分享投資收益。
4、新發行同類產品預期收益發生變化時轉讓
封閉式、固定期限的銀行理財產品一旦發行,投資者獲得的實際年化收益率一般不會超過發行時約定的預期收益率 ,理財產品轉讓方、受讓方在轉讓、受讓理財產品時,無論該產品的運作期限已有多長,都需要考慮新發行理財產品的市場情況。
若新發行同類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已大為提高,轉讓方可能就需要割掉一部分收益轉讓,因為接盤方通過商業銀行買同類產品,最終獲得的收益率可能更高;若新發行同類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已經走低,則轉讓方的議價能力增強,可以適當提高自己的收益,因為接盤方在市場上可能較難買到這樣高收益的產品。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王琦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