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A股行業分化更加明顯 一季度九成傳媒公司盈利

    2015-05-04 08:35:00
    責任編輯:亞麥

    4月底,上市公司一季報披露收官。今年一季度,共有9家上市公司凈利潤超過100億元,業績排名前10的企業依然以銀行為主,而虧損企業中排名墊底的10家企業鋼企就占了6家。從一季報中看,A股行業分化更加明顯,證券板塊受牛市帶動業績喜人,傳媒板塊在行業轉型的背景下也普遍交出了亮麗的成績單。但鋼鐵、房地產等板塊處境依然不容樂觀。

    湖北金環凈利增300倍

    目前,滬深兩市約有2578家上市公司已披露2014年一季報,整體盈利較去年同期微升2.6%,其中,湖北金環占據首位。據該公司一季報顯示,去年一季度公司實現凈利潤33.56萬元,而今年實現凈利潤1億元,同 比增 長29721.90%。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出售長江證券1000萬股,產生投資收益1.3億元。

    從一季報中看,業績最為亮麗的行業包括電子元器件、醫藥、計算機、傳媒、券商和環保等。

    其中,券商板塊在A股牛市的帶動下賺得盆滿缽滿。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124家證券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143.02億元,實現累計凈利潤509.25億元,其中117家公司實現盈利。而2014年,120家證券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02.84億元,凈利潤實現965.54億元。這意味著,證券行業今年三個月就賺了去年半年的錢。

    另一個頗受關注的板塊是傳媒行業,根據Wind統計顯示,39家傳媒公司2014年年報業績預喜,占全行業的86.67%,而2015年一季報則延續了這種良好勢頭,九成傳媒公司實現盈利。而改革和重組無疑是傳媒板塊業績大漲的主要原因,2014年11月21日,百視通吸收合并東方明珠方案落地,拉開了上海文化類國企改革的序幕。一季報顯示,百視通、中南傳媒業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此外,傳媒板塊也成為不少上市公司重組的方向,上市青企青島堿業就是其中的代表,在轉型成為傳媒股后,青島堿業一季度業績大增10倍以上,而華媒控股在一季報中預計2015年上半年業績將同比增長2423.64%~2945.77%,原因為實施完畢重大資產重組,主營業務由儀器儀表更變為經營廣告、報刊發行、印刷、新媒體等業務。

    虧損前10名鋼企占6家

    而從虧損企業情況來看,排名墊底的10家企業中鋼鐵企業就占了6家,其中,重慶鋼鐵以虧損396.85億元成為“虧損王”,馬鋼股份、韶鋼松山、酒鋼宏興、柳鋼股份和攀鋼釩鈦等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凈利潤跌幅最高的公司也與鋼鐵行業有關。據上海鋼聯2015年一季報顯示,去年同期公司實現凈利潤6.75萬元,今年則虧損1298.45萬元,同比下滑19331.22%。

    業績堪憂的行業中除了鋼鐵股整體低迷外,房地產板塊也是業績下滑的重災區。其中,招商地產一季度實現營收60.05億元,同比下降17.18%;凈利潤6.53億元,同比下降13.53%。

    此外,一季度兩桶油的“隕落”讓人意外。中石化一季報顯示,公司在2015年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16.85億元,同比下跌87.5%。這是近十年,中石化凈利潤最低的一季度。中石油也交出了上市八年來,最差的一季報成績單,中國石油2015年一季度實現凈利潤為61.5億元,同比下降82%,不足去年的五分之一。

    “兩桶油”業績不佳的原因在于國際油價低迷,國內油價緊隨國際油價調整,高油價不再。中石化就在財報中表示,受國際油價持續低位影響,一季度經營收益環比減少65.4億元。中石油也表示,受平均原油實現價格大幅下降等因素影響,經營利潤下降67.2%。

    兩角度掘金季報

    隨著一季報陸續披露,市場對年報季報題材股的炒作將繼續升溫,業績亮麗的板塊和個股有望成為最有吸引力的操作主線之一。

    渤海證券認為,具備高成長性與豐富題材概念的傳媒板塊表現值得期待。一方面,以有線網、平面媒體為代表的傳媒企業逐步自我蛻變,令整個行業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特別是具備相當用戶數量的有線網板塊將引發市場價值重估;另一方面,體育產業逐步進入量變階段,枕戈待旦等待相關政策的具體落地,相關標的值得長期投資。

    中信證券(山東)香港中路營業部投資顧問宗玉良認為,一季報的投資價值可以從兩個角度來挖掘。首先,2015年第一季度的業績和去年全年相比有較大提升的公司。其次是大幅預增公司中,今年一季度業績環比是否也大幅增長的公司。通常來說,去年四季度業績下滑或增幅有限,但今年一季報預計大幅增長的公司中,或許就有“黑馬”。

    “對于大部分行業來說,一季度包括了春季等節假日,而四季度一般都是結算期。如果一季度業績能夠環比增加的話,就為全年業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不過,在具體操作時,業績預增可以作為一條投資線索,不過最終能否選出牛股,還要配合其他條件。”宗玉良說。

    ■鏈接

    上市公司去年整體業績增幅下滑

    截至4月29日晚10時,兩市有2689家上市公司披露2014年年報,合計實現營業收入約28.9萬億元,同比增長5.09%,凈利潤合計約2.4萬億元,增長5.8%。2014年,在外需疲軟、房地產周期性調整等多重因素下,GDP增速持續回落;另一方面,經濟結構調整轉型,2014年上市公司業績增速亦受到影響,且剔除金融類和“兩桶油”后的數據顯示,上市公司整體 凈利潤增幅僅為4.15%,剔除前后的數據均遜色于2013年同比逾一成的業績增速。

    板塊方面,2014年整體凈利潤增長的行業達18個,僅6個行業的整體業績增幅超過30%,5個行業業績增幅在個位數。電氣設備行業屬于其中的領先者,目前業內公司實現凈利潤合計283億元,同比增長106% ,非銀金融、交通運輸行業整體業績增幅超過40%,通信、傳媒業的增幅在30%以上。而鋼鐵、建材等行業繼續虧損。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