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銀行理財收益下降 青島高收益產品緊俏手慢無

    2015-05-25 08:52:08
    來源:青島財經日報
    責任編輯:亞麥
    \

    “我行正在發售63天至364天的多款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5.4%至5.8%,額度有限欲購從速……”市民王珍近日收到了不少銀行的理財短信,她發現銀行理財的收益在下降。

    今年以來,央行兩次降息,在流動性持續寬松的降息通道下,利率市場化大幕同時開啟,理財市場也呈現出了與以往不一樣的現象。記者梳理2015年以來的銀行理財市場收益率水平發現,除年初受到節日因素影響而呈現上升趨勢外,銀行理財產品整體上的下行態勢并未改變。而市場人士也預期,隨著貨幣市場上寬松的流動性持續,未來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仍將以下降為主基調。

    理財產品收益下行

    5月10日,央行宣布自5月11日下調人民幣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至2.25%。同時,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3倍調整為1.5倍。這已是今年央行第二次降息,如果從去年11月算起,央行已經3次降準2次降息。隨之而來的是市場資金面的充裕,反映資金充度的shibor利率今年以來也一路下滑。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表現出下滑的趨勢。

    統計顯示,今年1-2月,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雖承接了去年年底的上行走勢,但卻未能保持,并在3月份出現下滑。據統計,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從去年開始呈現下行趨勢,在去年年底受到“年末效應”的影響,平均預期收益率有所上升。今年年初,受益于春節的假期效應,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維持了兩個月的良好態勢。但進入3月份,受到降息等因素的影響,銀行理財則出現下滑的征兆。

    統計顯示,進入5月份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已經連續兩周處于下降狀態,其中5月的首周環比下降了0.06個百分點,第二周則繼續微幅下行0.03個百分點。對此,有銀行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未來一段時間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還是會緩步下行。”

    本周收益沖高后或將下滑

    雖然,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整體處于下降趨勢,但也有部分銀行在島城市場上推出了行慶理財等高收益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了6%左右。“5月28日,我行將發行一款高收益理財,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6%。以往如此高收益的產品都是在1小時內搶光,所以最好提前預定。”島城一家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經理告訴記者。

    而據金融界金融產品研究中心統計,上周銀行理財產品周均預期年化收益率達5.17%,與前一周相比提高了0.04個百分點,月末因素對理財產品收益率的提升作用顯現。只有15天至3個月期限理財產品的周均收益率出現降低,其中短期限(15天至1個月)的理財產品周均收益率變動幅度最大,較上周降低了0.94個百分點。“本周是5月份最后一周,月末一般會出現收益率較高的產品,但一旦進入6月份,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還將會下降。”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寬松流動性的持續,銀行理財收益“破5”很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出現。

    發行量節節下滑

    數據顯示,2015年一季度,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環比2014年四季度大幅減少39.55%。進入二季度后,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仍舊處于下降態勢。“股市持續走好,賺錢效應顯現,對理財產品的銷售產生了一定的沖擊。”銀行業內人士表示。

    而在市民王珍身邊也有不少朋友將資金從理財產品中拿出轉投向股市,“有好幾個朋友以前理財的方式只有銀行理財,隨著股市節節攀升,他們都把一部分資金拿出來投資股市了。”王珍向記者介紹。

    對于理財產品的選擇,理財專家提醒投資者,降息周期中,不妨選擇中長期銀行理財產品,以鎖定收益。同時,通過綜合配置低、中、高風險金融產品來對沖風險,讓自己的“錢袋子”保值增值。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鞏國強

    去年銀行理財收益率均值5.13%

    5月22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理財業務專業委員會發布了《2014年中國銀行業理財業務發展報告》。報告顯示,2014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均值為5.13%,實現了正常、平穩兌付,為投資人實現投資收益近7000億元,同比增加了2500多億元。其中為個人投資者創造了4410多億元理財收益,為包括企業公司在內的機構投資者創造了2490多億元投資收益。2014年理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0%,比凈利息收入增長率高出15.56個百分點。理財業務已經成為增加社會財富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實現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銀行業主動適應國際國內經濟金融新常態,響應市場金融改革需求,運用創新手段突破息差瓶頸,銀行理財實現了品種規模、募集資金規模和投資規??缭绞桨l展。2014年全年共累計發行理財產品19.13萬只,同比增長27.53%;累計發行規模92.53萬億元,同比增長35.89%。年末余額15.03萬億元,同比增長46.78%。理財資金投資于實體經濟的余額超過10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余額近70%,40%的理財資金投向了國家重點領域。支持“三農”建設的規模達7000億元。

    此外,各商業銀行積極實施轉型戰略,應對利率市場化加速、金融脫媒加劇,以及網聯網蓬勃發展的挑戰,創新推出凈值型產品、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等多種理財產品,2014年銀行發行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26493只,金額101245億元,占比67.4%。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規模占據了主要市場份額,加速推進銀行理財產品轉型發展。并且銀行業依托和借助信托、保險資管、證券、基金等機構的優勢與平臺,加快創新步伐,持續強化跨界資產配置能力與市場交易能力,與非銀行資管同業跨市場、跨行業、跨品種的合作愈加密切。一個既有競爭,也有融合,蓬勃、多元、互通的大資管格局已然形成,資產管理行業進入一個競爭、創新、混業經營的大資管融合時代,推動重塑中國金融新格局。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