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半年來,市場風云突變,大家的投資理財方式也悄然變化,今年基金和股票已經儼然獨領風騷了。不過業內人士提醒,越是眾人狂歡的時候,越要保持冷靜頭腦和敏銳洞察力。
國外有關研究表明,投資收益中85%~95%來自于資產配置,而產品選擇、時機選擇的貢獻非常小。新的一年過半,今年的經濟形勢漸漸明朗,加上近期市場進入調整期,我們的資產配置也該做一做調整了。
所謂資產配置無非就是關于錢的分配。把錢按用途特性分成幾個部分,對應著來處置。
第一步,首先留出“沒商量的錢”。
記住,這件事永遠放在第一步來執行。
啥叫沒商量的錢呢?就是救急用的,必須隨時需要用就能拿出來的一筆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生活備用金(通常為3~6個月生活費)。因為是救急用的,所以對這筆錢的要求是:流動性足夠好,本金要有保證。符合這兩點的是活期和貨基。因為股票可能會虧,P2P不能隨用隨取,基金贖回也需要兩三天甚至更長。
第二步,已經留夠生活備用金了,剩下的錢就可以用于風險投資了。
不過這部分錢還得再劃分為:有明確特定用途的錢和純閑錢。
先說有特定用途的錢。有明確用途的錢建議最好投資于固定收益類產品(定存、國債)和中低風險投資品(混合基金)。一來時間點上能夠匹配的比較好,二來風險不會太高,基本不會耽誤用。
如果是固定收益類產品,則要清楚每一筆錢分別什么時候需要用,從而選擇合適期限的產品。
再說純閑錢,我們說追求更高收益獲得更多理財收入,就是靠這部分錢來實現。既然是閑錢,可以拿來一搏,投資于風險偏高的投資品,例如基金(股基、指基、分級)和股票。那么問題來了:你能承受多大風險?這么問有些籠統,換個問法:你最多可以接受多大幅度的損失?這決定了你在不同風險等級的產品上分別要投入多大比例的資金。
要理性的看待風險投資這件事,首先認清自己能接受多大損失,在這個范圍內再去擦亮眼睛選擇好的產品,獲取盡量高的收益。
第三步,后續追蹤,效果評估。
資產配置是動態過程,因為我們會面臨各種變化,市場情況的變化,自身財務狀況的改變,等等。很多原因都可能造成我們的目標收益率不能順利達成。如果沒達成,找到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第四步,根據評估結果對配置進行調整。
理論上講,資產配置大致分為購買并持有、恒定混合、投資組合保險幾個不同流派。但購買并持有(也就是不調整)的方法由于沒有考慮情境變化向來不受推崇。另外兩種原理比較復雜,我們不細說。只需要知道,它們都是主動出擊型,根據情境變化做出及時對應的反應。那么接下來就說說什么時候該調整,以及怎么調。
資產配置多久調一次?
1.定期調整建議每年一次。
定期調整主要檢查:目標收益率的達成情況。
2.非定期調整。發生以下任何一種情況,都應當及時調整資產配置。
①市場發生變化了
②個人/家庭的財務狀況發生變化
③理財目標(錢的用途)發生變化
根據上面說幾種的情況,給出以下調整建議。(1)市場發生變化
不同投資品具有的風險特性差異很大,根據市場情況變化,對于各項資產的配置比例進行調整。例如當處于大牛市,高風險投資(股票、股基)的比例可以加大;熊市則應求穩,減小這類資產的占比,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假如是震蕩市,混合基金就是不錯的選擇,可以適當加大比例。(2)個人/家庭的財務狀況發生變化
假如個人/家庭由于收入增加等某種原因使閑錢變多。一種方式是各項資產比例不變,同比例增加投入;另一種方式是提高風險等級高的資產占比,原因是,資產的增加會令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增強。
反之,如果閑錢變少則各項資產同比減少或降低高風險資產的占比。(3)理財目標(錢的用途)發生變化
比方說,原定計劃需要的某一筆錢用不到了,多出來這筆錢就變成了額外的閑錢,可以用于風險投資?;蛘咄蝗欢嗔擞缅X的地方,那么需要預留出來的錢就變多了,這部分錢最好選擇固定收益產品,避免高風險投資。(4)目標收益率達成情況
如果目標沒能按時順利達成,則要找出原因:
a.產品沒選對?
比如,同樣是股票基金,題材也類似,不同基金的表現差異很大,你是不是沒選對?
b.目標訂的有問題?
根據你的風險承受能力,也許你的目標訂的并不現實。那你要調整的就是目標收益率。
c.市場變化而你沒有做出適時調整?
參見(1)的建議。
總之呢,資產配置就是在“不耽誤正常生活”和“盡可能賺得多一些”之間不斷尋求平衡。資產配置不是個一勞永逸的事兒,勤奮、冷靜、敏感的人往往能更好的達成目標。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