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又將迎來“巨無霸”型IPO,這一次是備受市場關注的國泰君安。6月3日,國泰君安首發申請過會。據業內人士測算,國泰君安此次融資金額將達300億元,成為5年來兩市最大IPO。這一規模,遠遠超過剛剛完成申購的中國核電。
公告顯示,中國核電網上中簽率為1.6319%,網上網下凍結資金合計1.69萬億元。創下去年IPO重啟以來單只新股凍結資金紀錄。這意味著本周新股申購資金還未解凍,下一批新股就已箭在弦上。
截至6月4日收盤,滬指報收4947.10點,漲0.76%,盤中現300點巨震。目前,市場風險意識不斷加強,每一次的“風吹草動”都在牽扯著敏感的神經。伴隨“巨無霸”們接連上市,新股“抽血”效應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
A股歷史上,IPO募資總額超過100億元的公司包括中國核電在內,數量超過30家。從申購日來看,大盤下跌的僅有中國神華和中國中鐵、光大銀行,申購日前后一周大盤上漲幾率高達70%;從上市首日表現來看,上證指數跌多漲少。讓許多投資者記憶猶新的是,2007年10月超級大盤股中國石油IPO,當月大盤見頂6124點;2009年7月中國建筑IPO,隨后大盤見頂3478點。
其實,綜合來看,市場憂慮的所謂“大盤股上市將是壓垮牛市的最后一根稻草”,并不具有普遍性,或許只是2008年那次下跌太過猛烈,讓投資者的印象過于深刻。
事實上,從近幾次新股上市來看,市場已逐步適應了IPO的節奏。
業內人士也指出,新股發行注冊制漸行漸近,有利于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提升股市的直接融資功能。同時也適當緩解當前市場過熱,縮小新股發行的時間,不給投機資金喘息的機會,減緩這類資金對市場的影響。
申萬宏源(000166)桂浩明認為,適度地擴大新股的供應有利于市場的平穩運行,新股的發行也為市場帶來更多的題材,同時帶來更多的投資者,在這種供給平衡、上下擴容的良性循環下,大盤沖擊5000點以及更高點是完全可以預期的事情。 新華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