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線下PK線上 哪種理財方式收益更多?

    2015-07-01 15:05:05
    來源:青報網
    責任編輯:尺素
    \

    滬深股市近期大起大落,讓眾多島城股民真切體會到了什么是“股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有的人又把眼光轉回互聯網寶寶和銀行理財,然而讓他們始料未及的是,這兩種理財方式也同樣“萎靡不振”。

    高收益“寶寶”神話不再

    6月16日,余額寶七日年化收益率首次跌破4%,達到3.9800%。而在經歷了端午小長假之后,6月22日,其七日年化收益率更是實現七連跌,達到3.7140%。相關網站顯示,6月24日,余額寶的最新收益率為3.7630,每萬份收益為0.9683;七日年化收益率曾超過7%的百度百賺,6月11日則是首度跌破3%,6月24日的最新收益率為4.156%;京東小金庫也已“破3”,6月23日的最新收益率為2.67%。

    業內人士表示,互聯網寶寶們本質就是貨幣基金,投資范圍以銀行協議存款為主,因此,其收益與市場資金的緊張程度密不可分。自去年以來,央行多次降息、降準,向市場釋放大量流動性,“寶寶軍團”的收益自然隨之下降。隨著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其收益難再走高。

    銀行理財年中未能大漲

    每逢六月中下旬,為應對“年中大考”,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往往都會“水漲船高”,但今年卻沒出現這一景象。記者昨日走訪齊東路附近的幾家銀行發現,在售的理財產品中,城商行年化收益率最高的為5.8%,而國有銀行高收益率理財產品都集中在5.1%左右。

    市民劉先生的大部分資金都以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為主,他在3月底買理財產品時已仔細計算贖回時間,確保6月下旬可以有錢買收益率水平更高的銀行理財產品,但這幾天他卻發現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不僅沒有明顯上漲,反而較3月底還下跌了。

    一家銀行的理財經理告訴記者,今年銀行已多次降息、降準,這使得市場資金面寬松,很多機構不再為資金發愁。這也是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為何不上漲的主要原因。

    適當降低理財收益預期

    業內人士表示,規避風險對于投資是最重要的,投資者應該根據自己的年齡、家庭結構、財富程度以及需求來合理搭配各種理財方式,保證適宜的流動性和收益性;此外,要適當降低收益期望。

    也有銀行理財師建議,前段時間,相當一部分資金進入股市,而進入債市的資金很少,債券價格也沒漲上來。隨著股市震蕩調整,一部分資金可能會轉移到債市,這會提高債券價格,但會降低債券收益率,由此也會進一步拉低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建議投資者提前購買中長期理財產品鎖定高收益。(傅 軍)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