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14日發布的上半年我國金融主要統計數據,用一連串的數據描繪出一個清晰上揚的軌跡。在這背后,是今年以來人民銀行連續三次降低基準利率,連續三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包括定向降準)。
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背景下,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和實體經濟的血液,我國金融體系通過貨幣信貸連續上揚,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隨著各項政策效果的逐步顯現,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明顯增強,力度是相當大的。”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表示。
貨幣信貸總量和結構出現積極變化。統計顯示,6月末全國M2余額達到133.34萬億元,同比增長11.8%;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6.56萬億元,同比多增5371億元。特別是反映投資活躍程度的企業中長期貸款6月末同比增長13.4%,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8個百分點;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4.5%,比貸款平均增速高1.1個百分點。“新增信貸創近年同期新高,貨幣供應量增速也超過預期。特別是從6月份數據看出現一些積極跡象,是實體經濟需求增長加快的反映,也將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說。
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既體現在量(信貸等融資總額)的增長,又體現在價(利率水平)的下降。
今年以來的三次降準(含定向降準),推動了貨幣供應量增長,也釋放了銀行信貸空間。盛松成透露,通常M2的貨幣乘數是4左右,1元錢的貨幣乘上4就是貨幣供應量為4元。降準使得貨幣乘數連續4個月上升,從2月份的4.21上升到6月份的4.62。“4.62的貨幣乘數,無論是歷史上還是和別的國家比,都是非常高的。”
降準增加了信貸供給,而降息(通過降低信貸成本)提高了信貸需求。盛松成介紹,今年三次降息,再加上去年11月份降息,使得全國貸款基準利率累計下降了1.15個百分點。在基準利率連續下降的引導下,銀行新增貸款利率呈下降趨勢。
對下一步政策走向,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二季度例會強調,要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金融最新動向和國際資本流動的變化,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松緊適度,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改善和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境外機構投資者進銀行間市場應備案
中國人民銀行14日發出《關于境外央行、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市場有關事宜的通知》。
通知明確,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統稱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市場,應當向中國人民銀行備案。備案完成后,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可在銀行間市場開展債券現券、債券回購、債券借貸、債券遠期,以及利率互換、遠期利率協議等其他經中國人民銀行許可的交易,可自主決定投資規模。
通知規定,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應作為長期投資者,基于資產保值增值的合理需要開展交易。中國人民銀行將根據雙方對等性原則和宏觀審慎要求,對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的交易行為進行管理。
通知要求,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應當委托中國人民銀行或具備國際結算業務能力的銀行間市場結算代理人進行交易和結算。委托銀行間市場結算代理人進行交易和結算的,應當簽署結算代理協議并根據相關規定向中國人民銀行上??偛總浒?。
地方債券納入國庫現金管理質押品范圍
財政部、人民銀行14日發布《關于中央和地方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質押品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稱,將地方政府債券納入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和地方國庫現金管理質押品范圍。
通知表示,在國債基礎上,增加地方政府債券作為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質押品。參與中央和地方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取得國庫定期存款,以記賬式國債或地方政府債券現券作為質押。地方政府債券不受發行主體的限制,可以跨地域質押。
在質押計價與比例方面,通知明確,中央和地方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質押品按債券面值計價,國債、地方政府債券分別按存款金額的105%、115%質押。
本組內容均據新華社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