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2015上半年居民存款同比少增3756億 分流加快

    2015-07-15 08:45:11
    來源:青島早報
    責任編輯:蘇青

    中國人民銀行14日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居民存款增加11.09萬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同比增幅減少,其中住戶存款增幅相比去年同期少增近1萬億元。今年上半年隨著連續降息降準,以及大額存單的出臺,余額寶、理財通、陸金所等多元化理財產品規模增長,銀行面對居民存款持續搬家,利率市場化步伐加快。

    居民存款加快分流

    中國人民銀行14日發布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上半年居民存款增加11.09萬億元,同比少增3756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3.08萬億元。而在去年同期,住戶存款增加4.05萬億元,同比少增近1萬億元。

    隨著6月份大額存單推向市場,普通銀行儲蓄除了理財產品、“寶寶軍團”外又添新競爭者。大額存單屬于一般性存款性質,個人門檻30萬元,可以提前支取也可以辦理質押,不過由于利率偏低,目前市場聲勢較小。以工商銀行為例,大額存單發行利率為央行存款基準利率的1.4倍。由于今年上半年接連降息,目前一年期大額存單利率最高也僅為2.8%。

    儲蓄遭遇多方面夾擊

    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如寶寶類產品、P2P網貸等盡管不再如此前那樣風光無限,但作為存款的替代功能卻越來越深入百姓生活。

    隨著上半年接連降息降準,銀行理財產品和貨幣基金等收益率也有所走低。但是在年中、季末等疊加因素影響下,階段性收益也非??捎^,根據銀率網的統計,截至7月10日,統計的720款在發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5.01%,其中仍有12款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超過6%。

    “在持續降準降息之下,市場流動性比較充足,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難逆下跌趨勢,但市場依然不乏較高收益的理財產品。”閆杰建議,投資者如果沒有流動性要求,在投資理財產品前可多做比較,選擇中長期、高收益的理財產品進行購買。

    百姓受益利率市場化

    可以看到,余額寶、理財通、陸金所等多元化理財產品對百姓存款正起到替代作用。而未來百姓與銀行打交道時,自主選擇權也會大大提高。隨著存貸比限制的取消和存貸款浮動空間擴大,未來銀行會根據自身各個時點的流動性,結合動態監測指標,調整存貸款利率,現在銀行業幾乎千篇一律的利率水平會被打破,對儲戶和貸款用戶來說,會有更多的選擇。從上半年的數據來看,伴隨著金融創新和“互聯網+”等風潮,金融渠道多元化、產品多樣化、普惠化較為明顯。

    海通證券研究員姜超預計,利率市場化完成后,銀行存款利率必然會下行,居民財富配置繼續由不動產轉向金融資產,股票和債券的投資價值愈加體現。在他看來,高收益資產會受到追捧,金融資產的時代仍將延續。 據新華社

    【數據新聞】

    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6.56萬億

    新華社北京7月14日電 中國人民銀行14日發布的金融數據顯示,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6.56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5371億元。

    統計顯示,6月末我國人民幣貸款余額88.79萬億元,同比增長13.4%,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末低0.6個和0.3個百分點。

    從涵蓋范圍更廣的社會融資規模指標看,今年上半年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8.81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少1.46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74.8%,同比高19.2個百分點。

    存款方面,上半年人民幣存款增加11.09萬億元,同比少增3756億元。6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31.83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末低0.2個和1.4個百分點。

    在貨幣供應方面,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33.34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比上月末高1.0個百分點,比去年末低0.4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35.61萬億元,同比增長4.3%,增速比上月末低0.4個百分點,比去年末高1.1個百分點。

    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69萬億美元。

    貨幣信貸連續上揚 加力支持實體經濟

    “隨著各項政策效果的逐步顯現,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明顯增強,力度是相當大的。”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表示。

    “新增信貸創近年同期新高,貨幣供應量增速也超過預期。特別是從6月份數據看,出現一些積極跡象,是實體經濟需求增長加快的反映,也將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說。

    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既體現在量(信貸等融資總額)的增長,又體現在價(利率水平)的下降。今年以來的三次降準 (含定向降準),推動了貨幣供應量增長,也釋放了銀行信貸空間。盛松成透露,通常M2的貨幣乘數是4左右,1元錢的貨幣乘上4就是貨幣供應量為4元。降準使得貨幣乘數連續4個月上升,從2月份的4.21上升到6月份的4.62。“4.62的貨幣乘數,無論是歷史上還是和別的國家比,都是非常高的。”

    降準增加了信貸供給,而降息(通過降低信貸成本)提高了信貸需求。盛松成介紹,今年三次降息,再加上去年11月份降息,使得全國貸款基準利率累計下降了1.15個百分點。在基準利率連續下降的引導下,銀行新增貸款利率呈下降趨勢。

    央行調查顯示,截至今年6月份,全國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97%,比上年末下降64個基點(1個基點為萬分之一),比上年同期下降101個基點;加上債券、股票等其他方式融資,以及相關收費,我國企業整體融資成本為6.32%,比上年末下降68個基點,比上年同期下降85個基點。

    對下一步政策走向,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二季度例會強調,要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金融最新動向和國際資本流動的變化,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松緊適度,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改善和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有所加快,成本有所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活躍度有所提升。這些將進一步支持下半年中國經濟企穩向好。”連平認為。

    據新華社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