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新興的借貸模式,P2P網絡借貸平臺受到廣泛關注,但國家對P2P這種新型業務尚未出臺法律法規,P2P行業內魚龍混雜。昨日,市處非辦發布P2P非法集資案例,解析P2P非法集資的特征、手段,提醒市民防范犯罪分子利用P2P網絡借貸平臺設置的非法集資陷阱。
案一:深圳1600多人被騙1億元
今年3月,深圳警方連續接到報案稱,深圳百信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去年12月資金鏈斷裂,停止兌付投資人的本息,涉及資金達1億元。民警偵查發現,“百信”通過互聯網為平臺,以高額回報為誘餌,面向不特定公眾募集資金約1億元人民幣。 “有16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投資者,損失金額約1億元。”警方表示。根據線索,民警成功將負責籌建、運營該平臺的嫌疑人7人抓獲。截至7月12日,嫌疑人郭某飛通過變賣資產、抵押貸款等形式共償還投資人100萬元。
案二:網絡發布虛假信息集資
市金融辦處非辦還公布了另外一個案例,被告人木某利用優易網第三方在線借貸中介平臺集資詐騙45名受害人合計達人民幣2000余萬元。經審理查明,被告人木某注冊“優易公司”,木某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后來,被告人編造“優易公司”系香港億豐公司旗下成員,謊稱億豐商城商戶需要借款,在“優易網”上發布虛假的“借款標”,以高額利率為誘餌,向45名被害人合計非法集資2550萬元。
據了解,被告人拿吸收來的資金用于個人消費和投資,這在法律上被認定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涉嫌集資詐騙罪。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薛飛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