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海蚰蜒味鮮美 即墨小漁村傳承祖輩捕撈技藝

    2015-03-05 09:39:29
    來源:青島早報
    責任編輯:千竹

    \

    \

    一張底部帶有幾個口袋的漁網張在海面上,次日便有大量海蚰蜒隨著潮流觸網進入“口袋”。這種極為罕見的小海鮮,外形像蜈蚣,卻有著柔軟的身體,雖然名不美、貌不揚,但味道卻十分鮮美。由于海蚰蜒的捕撈方法十分特別,在即墨沿海地區,只有兩個小漁村傳承了祖輩傳下來的捕撈技藝。而今,越來越少的捕撈量,也使得海蚰蜒漸漸成了海鮮中的稀罕物。每到開春季節,海蚰蜒就會爬上岸來,讓人們享受這罕見的海鮮美味。

    探訪

    氣溫偏高美味提前上岸

    “節后第一網,收獲還不錯。”大年初八一大早,即墨鰲山灣海域開始漲潮,向陽村漁民老苗和同伴拖著裝滿船艙的海蚰蜒上岸了。“這個季節正是捕海蚰蜒的時候,不過捕撈的時間比往年提前了幾天。”老苗說,這一網打上來的可真不少,一稱足有200多斤,按現在的市場價格,也能賣幾千塊錢。

    向陽村坐落在美麗的鰲山灣畔。每年開春后,這里的漁民就開始忙碌一件事情,那就是張網捕撈海蚰蜒。凌晨3點,在海上風浪不大時,漁民就會駕船出海,在先前下網的海域進行收網作業。等到天大亮時,大量的海蚰蜒便被拖上岸來,運進市場或漁家酒店。

    40多歲的漁民苗法文說,因為海蚰蜒長得不好看,膽量小的漁民開始都不敢收網捕撈,后來知道了海蚰蜒味道鮮美,又能賺錢,都喜歡上了海蚰蜒。本來,每年3月中旬,也就是正月十五過后,才是捕撈海蚰蜒的最佳季節,但由于今年氣溫偏高,所以捕撈的時間也提前了幾天。海蚰蜒收獲的季節性很強,一般只能持續一個月左右。在這個季節品嘗海蚰蜒,那個鮮味兒,真是饞人。

    講述

    最多一網收獲上千斤

    苗法文說,他居住的漁村正好處于一個海灣里,海里的暗流比較小,加上生態環境十分優越,很適合海蚰蜒生長,他從小就跟著爺爺出海捕撈海蚰蜒。說起海蚰蜒時,苗法文顯得特別興奮,早些年,村里幾乎家家戶戶捕撈海蚰蜒,每年開春后的第一網,必定就是捕撈海蚰蜒。為了保持鮮度,漁民每次出海的時間,都會安排在凌晨2到3點鐘,在海上收網捕撈需要3個多小時,拉網回到岸上后,正好趕上天大亮,這時就有小商販等候在碼頭上,將新鮮的海蚰蜒直接運送到市場上銷售。

    “前幾年,一網最多能捕撈上千斤,現在一網最多也只能捕到上百斤。”苗法文說,這片海灣說起來也很是神奇,每年海蚰蜒數量都會不一樣。聽老輩說,退到10年前,海蚰蜒的數量確實很多,到了前年,平均一網下去,還能收獲好幾百斤,現在捕撈的數量也在慢慢減少,全村整個春天,也只能捕撈上萬斤海蚰蜒。因為各種原因,漁民從事海蚰蜒捕撈作業的越來越少了。向陽村目前只有不到10條漁船,在捕撈海蚰蜒。

    “現在的價格比前幾年翻了一倍。”苗法文說,今年開春后,市場上每斤海蚰蜒賣到了25元左右,如果趕到漁村碼頭購買,每斤的價格不會超過20元。除了在市場上能買到剛上岸的海蚰蜒外,在即墨的一些漁家酒店里,也能品嘗到這種極少的美味。

    揭秘

    特制褂子網用了上百年

    捕撈海蚰蜒的方法不同于捕撈其它海鮮,這是由于海蚰蜒的生長習性所決定的。

    “一般人一聽到海蚰蜒這個名詞,就會想到這種東西,肯定是生長于海底泥沙中,而且是和海蜈蚣很相似的一種海鮮。其實真相并不是這樣的。海蚰蜒的生活方式酷似海馬,也是在海水的中間部分生存的。”從小就捕撈海蚰蜒的苗法文,在解釋它的生存方式時,用十分通俗的話語告訴記者。

    苗法文說,長期生活在海邊的漁民都了解海蚰蜒的生活習性。所以,在慢長的捕撈過程中形成了一個完善的捕撈技巧。而這種捕撈技巧,大約是100年前的老漁民發明的,后來,這個小漁村一直延續了這種捕撈技巧,也讓子子孫孫享受到了美味和捕撈的樂趣。

    用于捕撈海蚰蜒的漁網,是一張特制的褂子網,或者叫釘子網。每張網約有10多米長,網眼很小,奇特的是在網底部,都會安裝上幾個像衣服袖子一樣的口袋。下網時,漁民先選擇一片潮流比較好的海域,在海里打上根竹竿,然后將網固定在竹竿上。每當潮流涌動時,游走在海水中的海蚰蜒就會隨潮流觸網,并進入口袋,很難再逃掉了。而捕撈作業過程中,難度最大的就是下網的位置,必須順著潮流下網,否則就會竹籃打水一場空。一般有經驗的老漁民,每次下網不久都會收獲不小。漁民習慣了頭天下午出海張網,第二天收網,如果趕上好時候,收獲會十分豐厚。

    記憶

    海蚰蜒最初都被丟掉

    提起海蚰蜒,青島許多人只是聽說過,但并沒有真正品嘗過。在整個青島,也僅有即墨田橫的李家后村和鰲山衛街道辦的向陽村兩個漁村有大量捕撈作業的,其他地方則是極為罕見。

    “以前,捕撈作業收獲的海蚰蜒,都當作垃圾丟掉了,后來一次偶然的機會,漁民才發現,這個其貌不揚的東西竟然是美味。”漁民李中秋回憶說,早在上世紀70年代,他們這里的海鮮十分豐富。村里有一位70多歲的老漁民在海上捕撈作業時,收獲了大量的海蚰蜒,因為沒有捕撈更多的其他魚類,所以就將這些看似很嚇人的海蚰蜒帶回了家里。正巧海上一連幾天風浪不停,漁民家里一點海鮮也沒有,習慣吃海鮮的漁民,只好將海蚰蜒煮熟,試著嘗了嘗,卻發現味道比其他魚類還要鮮很多。

    老漁民這一新發現很快在小漁村傳開,從此以后,大家出海時都會將捕撈上來的海蚰蜒帶回來煮著吃。后來,每當開春時,全村的漁民都知道這個季節正是海蚰蜒肥的時候,就專門下網開捕,并很快成了當地許多人喜歡的海鮮美味。

    味道

    當天食用鮮味更濃

    海蚰蜒通體粉紅色,長約20-30厘米,呈圓柱形,身體一側密密長滿了短短的像是腳一樣的東西。即墨漁民叫這種東西為海蚯蚓、海蚰蜒,只在每年的春節到農歷二月二前后才能捕到。而海蚰蜒是青島當地漁民的叫法,正規的名字叫海蠶,干制后,煮湯白如牛奶,味極鮮美,有“天然味精”之稱。也可以炒雞蛋,油炸后酥松香脆,為下酒佳肴。

    漁民介紹說,海蚰蜒上岸后,當天食用味道新鮮,如果過夜了,就會死掉,味道就不那么鮮了。但隨著現代存放技術越來越先進,在一些酒店里,海蚰蜒也能存活幾天鮮度不變。海蚰蜒雖然名不美、貌不雅,不過味道卻相當鮮美,肉質脆嫩,不必加別的配料。若掌握好火候,不論白灼、生炒等,均軟脆爽滑,令人回味。煲湯也是一種吃法,那湯色宛如牛奶,清甜可口。還具有較高藥用和食療價值。它性寒,有滋陰降火、補虛清肺之功能。 本版撰稿攝影 記者 康曉歡

    分享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