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出臺文件,指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這份《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全文約9000字,共分9個部分30條,包括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營造激勵創新的公平競爭環境,建立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強化金融創新的功能,完善成果轉化激勵政策,構建更加高效的科研體系,創新培養、用好和吸引人才機制,推動形成深度融合的開放創新局面,加強創新政策統籌協調。
意見指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適應創新驅動發展要求的制度環境和政策法律體系,為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提供有力保障。
意見強調,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和各類創新資源配置的導向作用,調整創新決策和組織模式,強化普惠性政策支持,促進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
意見強調,強化尊重知識、尊重創新,充分體現智力勞動價值的分配導向,讓科技人員在創新活動中得到合理回報,通過成果應用體現創新價值,通過成果轉化創造財富。加快下放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權,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加大科研人員股權激勵力度。
科研轉化收益至少一半獎勵團隊
破除行業壟斷和市場分割,重要貢獻人員和團隊收益下限可提高至50%,開展股權眾酬融資試點,推動轉制科研院所引入社會資本或整體上市,改進 和完善GDP核算方法……23日,新華社播發《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記者第一時間為您梳理這份重要文件的重要看點。
看點一:核心位置
科技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中居于什么位置?意見指出: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統籌科技體制改革和經濟社會領域改革,統籌推進科技、管理、品牌、組織、商業模式創新,統籌推進軍民融合創新,統籌推進引進來與走出去合作創新,實現科技創新、制度創新、開放創新的有機統一和協同發展。
看點二:清除障礙
如何營造激勵創新的公平競爭環境?打破行業壟斷和市場分割是關鍵。意見指出:加快推進壟斷性行業改革,放開自然壟斷行業競爭業務,建立鼓勵創新的統一透明、有序規范的市場環境。
意見明確要求,要切實加強反壟斷執法,打破地方保護,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的規定和做法,“糾正地方政府不當補貼或利用行政權力限制、排除競爭的行為,探索實施公平競爭的審查制度”。
看點三:重獎精英
為了激勵成果轉化,意見提出要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對用于獎勵科研負責人、骨干技術人員等重要貢獻人員和團隊的收益比例,可以從現行不低于20%提高到不低于50%。同時,鼓勵各類企業通過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方式,調動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科研人員通過科技成果轉化取得股權獎勵收入時,原則上在5年內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
看點四:天使投資
為了發揮金融創新對技術創新的助推作用,意見提出要研究制定天使投資相關法規,對包括天使投資在內的投向種子期、初創期等創新活動的投資,統籌研究相關稅收支持政策。同時,強化資本市場對技術創新的支持。
看點五:企業“話語權”
如何讓企業真正成為創新決策的主體?意見提出,建立高層次、常態化的企業技術創新對話、咨詢制度,發揮企業和企業家在國家創新決策中的重要作用。吸收更多企業參與研究制定國家技術創新規劃、計劃、政策和標準,相關專家咨詢組中產業專家和企業家應占較大比例。
看點六:技術移民
為了讓人才“引得來”“留得住”,意見提出要實行更具競爭力的人才吸引制度,規范和放寬技術型人才取得外國人永久居留證的條件,探索建立技術移民制度。對持有外國人永久居留證的外籍高層次人才在創辦科技型企業等創新活動方面,給予中國籍公民同等待遇。
看點七:改革轉制
“集團化”和“市場化”是深化轉制科研院所改革的兩個重要方向。意見提出,對于承擔較多行業共性科研任務的轉制科研院所,可組建成產業技術研發集團。同時,推動以生產經營活動為主的轉制科研院所深化市場化改革,通過引入社會資本或整體上市,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推進產業技術聯盟建設。
看點八:產學研融合
為破除人才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意見提出,符合條件的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經所在單位批準,可帶著科研項目和成果、保留基本待遇到企業開展創新工作或創辦企業。允許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設立一定比例流動崗位,吸引有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家和企業科技人才兼職。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