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民幣業務正式扎根香港,已經十年有余。眼下,香港已經成為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其在人民幣跨境業務上的優勢一時無人能及。然而,隨著離岸人民幣清算中心全球開花,內地四大自貿區齊頭并進以及國內資本賬戶開放進程的加快,進入深度發展階段的香港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盡管如此,恒生銀行人民幣業務發展部主管顏劍文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頗有信心地說道:“雖然新加坡、倫敦等地區已經陸續成為重要的人民幣離岸市場,給香港帶來一定競爭。但目前來看,香港從人民幣存款總量、RQFII額度以及其他先行先試政策的落實,都奠定了香港在未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仍將扮演領先角色。”
隨著香港離岸市場邁向成熟階段,不可避免面臨來自人民幣離岸市場“新成員”的競爭以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對香港金融市場產品體系完善程度的更高要求。
目前,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都在競相爭奪離岸人民幣交易業務。新加坡作為第二大人民幣離岸中心,近兩年發展迅速,截至2014年底,新加坡的人民幣貿易融資額(中國香港以外)已占總量的60%;倫敦作為老牌全球金融中心,也成為歐洲最大的人民幣交易中心,隨著人民幣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歡迎,離岸中心遍地開花已成現實。“離岸中心之間的競爭肯定是有的。但香港具有無法取代的優勢,例如跟內地的文化接近、處于同一時區,以及香港對內地法規的密切關注。”顏劍文對本報記者說道。他同時強調,“在政策上,中央政府對于香港‘先行先試’的扶持,也讓我們相信未來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獨特地位仍會存在。”“最近幾年,可以明顯看到人民幣國際化方向的改變,由以前的個人業務到2010年企業對公業務,最近的關注點則開始更多地從經常項下轉移到資本項下開放。不管是滬港通、市場期待的深港通以及近期公布的內地香港基金互認都是往這個方面走。”
值得注意的是,在活躍海外人民幣投融資交易方面,香港可以利用其成熟經驗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優勢,與沿線國家在貿易結算、資本輸出方面爭取更多合作空間。
從數據上亦能直觀地看到近5年香港離岸市場的迅猛發展。2010年,香港辦理的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額總計3692億元,占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總額的73%;而目前,每月通過香港完成的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已經達到4000億到6000億,占人民幣結算跨境貿易結算的60%~70%。
此外,香港人民幣存款已突破萬億元大關,占香港存款總額約12%,成為香港銀行體系中第三大存款幣種,僅次于港幣和美元。(一財)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