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6月1日訊(記者 李虎) 國家發改委、國家郵政局近日發布《關于放開部分郵政業務資費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國內特快專遞資費等競爭性包裹寄遞資費,由政府定價改為實行市場調節價,6月1日起執行。
根據《通知》要求,6月1日起,將國內特快專遞資費、明信片寄遞資費、印刷品寄遞資費和單件重量10公斤以下包裹等競爭性包裹寄遞資費,由政府定價改為實行市場調節價,郵政企業可以根據市場供求和競爭狀況自主確定資費結構、資費標準和計費方式。兩部門還要求,郵政企業制定或調整實行市場調節價的郵政業務資費項目和資費標準時,應當提前30天向社會公示。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外資、民營快遞公司從運營之初就實行市場定價,目前國內快遞市場上只有作為快遞國家隊的EMS在定價上需要參考政府定價,該《通知》的施行將意味著將為EMS在定價權上“松綁”。
實現直營制的EMS各省市分公司沒有定價權,定價由總公司說了算,但為了應對民營快遞公司靈活多變的定價變化,各級公司都有不同程度的優惠權,可以根據當地的情況有選擇性地打折以保持市場份額。
價格戰是目前國內快遞業最直接、最有力的競爭方式,降價也是拉動快件量最有效的辦法。與民營快遞綜合考量距離、運輸資源稀缺度、業務量等諸多因素隨時變化的價格相比,由于受到政府指導定價的影響,EMS的價格體系相對僵化,讓其在價格戰已近白熱化的快遞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老大地位岌岌可危。
一位民營快遞公司負責人認為,EMS變為市場定價后,昔日老大放下身段與民營快遞公司展開價格戰。該人士認為,EMS在快遞市場價格戰上受到策略方面制約過多,在低價競爭的快遞市場上份額、利潤都難以保證,或將無法達到上市公司利潤的要求,所以去年年底EMS撤回了IPO上市申請材料。EMS定價市場化后,將有助于EMS降價爭奪市場,擴大市場份額,為上市創造良好條件。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