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6月29日訊 年內啟動城市棚戶區改造1.5萬戶,目前棚改戶數已簽約9558戶;加快青島灣老城區改造;重點推進第二體育場、國信體育場等公共停車場建設,年內增加泊位5000個;7月底前實現新疆路高架快速路主線通車,年底前株洲路(勁松七路以西段)通車;年內開工建設配套學校3所、竣工1所,開工建設幼兒園5所,竣工2所……6月29日下午,青島市城鄉建設委發布了《關于“踐行三嚴三實,助力三創發展”的實施意見》,突出抓好21項重點工作,多方面助力“三創”。
6月29日下午,青島市城鄉建設委組織召開“三嚴三實”助力“三創”實施意見宣傳會,城建處、公用建設處、園林建設處、設計處、科技處、城鎮化辦、建管局、開發局、工務局、市政處、住宅辦主要負責人參加。
踐行“三嚴三實”,結合調結構穩增長抓落實現場推進活動,堅持“以嚴促實”,做到既“守規矩”,又“有作為”,在守住安全、環保和廉潔三條底線的前提下,改革創新,加快推進城鄉住房、基礎設施、生態節能、新型城鎮化和服務體系建設,突出抓好21項重點工作,在居住條件、城市功能、人居環境、發展潛力、政策法規等方面助力“三創”,打造大眾創業生態體系,加快構建眾創空間,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為建設特色鮮明的創新之城、創業之都、創客之島發揮應有作用。
加快推進城鄉住房建設,為“三創”提供舒適的居住條件支撐
把改善群眾居住條件、讓百姓安居樂業作為助力“三創”的重要工作,加快棚戶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力度,為創新、創業、創客人才解除后顧之憂。
全力推進棚戶區改造。年內啟動城市棚戶區改造1.5萬戶。認真執行《青島市主城區棚戶區改造房屋征收與補償辦法》(青政發〔2014〕34號),依法推進征收工作,切實維護被征收居民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拓寬商品房與棚戶區改造通道,研究制定《關于利用社會房源作為棚戶區改造安置房源的指導意見》,搭建“房產大集”等平臺,充分利用存量商品住房用于征收安置。進一步完善市級棚戶區改造基金工作流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大融資資金使用監管力度。
加快青島灣老城區改造步伐。全力推進規劃策劃方案出臺、招商引資落地,年內完成濰縣路19號房屋征收和湖北路4號收購工作,力爭正式啟動青島灣老城區改造工作。瞄準文化、旅游、金融、辦公等現代服務業,打造青島發展新的重要增長極,促進區域繁榮發展。
確保年內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500戶。繼續加大農村危房改造力度,科學制定實施方案,合理選擇改造建設方式,嚴格執行建設標準,強化質量安全管理,完善政策措施,加快工作推進,讓困難群眾真正受益。
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為“三創”提供完善的城市功能支撐
把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服務“三創”的重要載體,不斷提升城市品位、優化城市環境、改善城市面貌,增強集聚輻射能力。
加快城市路網體系建設。著力加快地鐵項目開工、竣工驗收效率,加大快速交通路網體系、未貫通道路打通、重點區域配套、瓶頸節點路段改造建設力度,努力構建功能完善、層次分明、快速便捷、暢通高效的城市路網體系。加快推進工程建設,盡快完成重慶路改造整治工程和福州路打通工程(黑龍江路-臺柳路)收尾工作,7月底前實現新疆路高架快速路主線通車,年底前株洲路打通工程(勁松七路以西段)通車。實施道路微改工程,完成山東路延吉路路口等10處交通擁堵節點改造及黃島路(芝罘路—平原路)、沛縣支路(山東路路口)、延安路輔路(膠寧高架路桑梓路以西橋頭位置北側輔路)3處微循環道路貫通工程。
加強公用設施建設。切實把海綿城市建設提上工作日程,借鑒國內外經驗,注重總體規劃,分布實施,因地制宜利用好自然恢復、人工工程等辦法留住雨水,推進區域整體治理,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加快供熱建設,年內市區新增集中供熱面積500萬平方米,擴大清潔能源供熱面積,實施燃煤鍋爐清潔排放改造試點,市區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2%。統籌城市污水收集處理設施規劃建設,加快推進李村河污水處理廠、樓山河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改造杭州支路第五泵站,組織開展麥島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張村河水質凈化廠前期工作。
提高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水平。組織開展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試點城市相關工作,加快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政策制訂、課題研究及重點區域地下空間開發專項規劃編制,推進示范工程建設。加快公共停車場建設,重點推進第二體育場、當代廣場、四方小學、國信體育場等公共停車場建設,年內增加泊位5000個。把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規劃引領,有序建設。充分利用好地下管線普查與信息化建設成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加快公共服務項目建設。全市市級重點公共服務項目共42個,總建筑面積約410萬平方米(其中統籌調度20個,建筑面積約302萬平方米;直管建設22個,建筑面積約108萬平方米)。加強統籌調度,努力幫助項目主管部門解決工程推進難題。高效組織實施22個市級重點公共服務項目建設,確保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博物館、圖書館和青島中學、市殘疾人康復中心等在建重點項目按計劃取得階段性成果;加快前期項目基本建設手續辦理,力爭山東大學青島校區體育館、市優撫醫院、市兒童福利院、市社會福利院等項目年內開工建設;做好收尾項目驗收移交工作,確保國家深?;亍⒛暇潘防夏旯?、市救災物資儲備庫、山東陸軍預備役高炮師綜合庫房樓項目年內順利竣工移交。
提升城市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水平。年內開工建設配套學校3所、竣工1所,開工建設幼兒園5所,竣工2所。開工建設配套道路、給排水、綠化等項目33個,竣工18個。確保各配套工程按計劃推進,及時滿足周邊居民配套需求。
積極探索拓寬融資渠道。大力推廣PPP模式,積極探索經營性收費權、特許權質押融資、信托計劃等方式,拓寬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渠道,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通過試點示范,有序推進,落實責任,形成合力,力爭取得成效。
加快推進生態節能建設,為“三創”提供優美的人居環境支撐
研究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加快項目建設,營造良好、可持續發展的人居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吸引優秀人才共同打造創新之城、創業之都、創客之島。
加快推進環灣綠道建設。統籌協調環灣七個區市加快建設,年內實施約37公里。著力將膠州灣沿線的山體、水系、田園、自然風景區、旅游景點、城市綠地、歷史文化古跡、現代人文景觀等串聯整合,打造一條展現青島市濱海特色景觀資源的綠色廊道。
加大河道截污整治力度。認真組織李村河、張村河下游綜合整治工程,統籌推進中心城區流域污染治理。注重排查新增排污口和污染點源,落實部門和轄區治理責任,強化河道污染系統治理,確保整治效果。
扎實開展生態園林建設。推進浮山綜合治理和生態公園建設,打造城市新“綠肺”。采用區建市助模式,年內對人行道寬度大于3.5米的90條道路約13.1萬延長米增設綠籬。對膠寧高架橋、杭鞍高架橋、山東路-杭州路沿線、黑龍江路沿線和跨海大橋接線等28處橋下空間實施綠化。
推動建筑節能全面發展。認真執行綠色建筑標準,促進綠色建筑規模化增長。組織制訂配套政策、技術標準,擴展試點范圍,推動建筑產業化發展。開展被動式低能耗建筑區域性示范,推進與德國、加拿大和世界銀行在公共建筑節能、木結構建筑、低碳宜居城市領域的技術合作。年內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350萬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200萬平方米,開展公共建筑能耗監管平臺三期建設。力爭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900萬噸,開工建設500萬噸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業園。鼓勵和扶持新型建設工程材料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促進綠色建材交易。依法推進城市“禁現”工作,預拌砂漿使用量達到100萬噸。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為“三創”提供強大的發展潛力支撐
以創新驅動為手段,著眼長遠、注重質量,全面推進新型快城鎮化步伐,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青發〔2014〕13號)和《青島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青發〔2015〕5號),加快制定《青島市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實施方案》,重點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創新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創新行政管理體制、農村產權和土地制度改革、建立陸海統籌生態保護機制等工作,進一步提高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進一步優化生態環境,完善城鎮發展體系,提高全市可持續發展能力。
抓好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工作。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加大工作力度,力爭8月底前黃島、平度、萊西通過全省城鄉環衛一體化檢查驗收,實現全市城鄉環衛一體化全覆蓋,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在全省的位次有較大的提升。同時,堅持高點定位,健全城鄉環衛一體化長效機制;規劃引領,夯實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基礎;加大投入,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深化改革,積極推進城鄉環衛作業市場化;多方協調,凝聚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合力。
抓好小城市培育試點和省示范鎮建設。加快小城鎮規劃修編,指導小城鎮規劃編制、住宅、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工作。加大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小城市培育試點、省示范鎮基礎設施和環境綜合整治、公共服務設施、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庫,督促投資約57億元的189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項目,投資約168億元的72個產業發展項目盡快開工建設。繼續開展小城鎮環境衛生整治、園林綠化整治、道路交通整治、廣告牌匾整治、市容秩序整治、不文明行為整治、創建一條示范街“六整治一創建”活動。
推進傳統村落保護。加快傳統村落研究和保護,全面摸清全市傳統村落現狀,建立全市傳統村落保護檔案。積極推進國家、省傳統村落規劃編制,嶗山區青山漁村、即墨市雄崖所、鳳凰村通過國家傳統村落規劃檢查驗收。推薦黃島區鐵山街道辦事處上溝村、即墨市金口鎮南里村、西棗行村、膠州市膠北街道辦事處玉皇廟村、平度市舊店鎮澗里村等5個村為第二批山東省傳統村落,推薦膠州市李哥莊鎮紀家莊村、即墨市藍村鎮稻香村、平度市白沙河街道尚河頭村等3個村為山東省宜居村莊示范。
加快推進服務體系建設,為“三創”提供堅實的政策法制支撐
以構建“眾創空間”為載體,有效整合資源,集成落實政策,積極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企業投資便利化創造條件,促進新機場、地鐵、郵輪母港等重大項目加快建設,促進金融、總部商務、科技、商貿、物流、軟件及服務外包、文化創意、旅游休閑度假及會展設施、人才公寓、社會事業公共設施等領域“十個千萬平米工程”加快推進,為打造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新引擎提供優質服務。
推進建筑設計創新。積極開展針對建筑設計創新與建筑文脈傳承等主題的學術研究,加強行業學術交流,深入開展與國際、國內高端設計機構和設計大師的技術交流研討,引領我市建筑設計創作水平不斷提升。堅持開展多種形式的評優、競賽、創作沙龍、成果展覽等活動,激勵技術進步,提高行業研發水平,積極營造爭創精品的良好氛圍。
力促建設科技創新。鼓勵、引導和扶持企業整合資源,優化重組,通過合并、聯合,增項、升級,實現做大,做強,做專,做精。結合建筑產業化、建筑信息化等發展需求,大力支持企業向工程設計產業鏈前后端延伸,重點鼓勵企業向新能源、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等產業化領域延伸,向集成化、規?;?、特色化方向發展,努力實現行業產業機構的不斷優化。
進一步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建立建設領域招商引資目標責任制,發揮職能作用,力爭完成招商引資任務。積極繼續開展與大企業的對接招商工作,開展招商引資活動,跟蹤服務推進外資項目。進一步優化外資企業服務環境建設,做好對外資企業的服務工作,促進外資項目快落地、早落地。
繼續做好安全生產督導工作。進一步健全安全生產管理體制,完善責任體系,形成黨政同責、分工明確、責任到人、齊抓共管的格局。研究建設系統安全生產監管長效機制和措施,加強安全監督隊伍建設,健全隱患排查整改運行機制,組織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完善安全監管臺帳,規范檔案管理。督促做好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修訂完善和演練工作。督促開展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和有關制度落實工作。
信報全媒體記者 高鵬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