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酸性體質是“萬病之源”? 正確看待酸性體質

    2015-08-21 14:53:28
    來源:搜狐健康
    責任編輯:夜樓

    一、"酸性體質是萬病之源"說法從何而來?

    這個說法,來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一項經典慢性腎臟疾病的研究,發生腎功能不全時酸性物質排不出去,因而調動骨骼中的鈣質,從而提出了骨質疏松的營養酸負荷假說,假說認為那些代謝后呈酸性的食物可對骨骼造成損害從而導致骨質疏松并增加骨折的風險。這一理論很快就被外推至健康個體中,認為如果長期食用富含動物蛋白質的食物會引起體質的酸化,甚至導致骨質疏松。這一理論影響著營養研究以及膳食推薦。就這樣,一個存在爭議的在腎病患者研究中得出的信息就被人為放大了,擴展到健康人群的營養學建議,最后又擴展為堿性食物堿性藥物有助于防癌、抗感染、抗過敏、預防肥胖的說法。從而推導出人體的酸性化是萬病之源的說法。實際上,這是不科學的。另外關于 “酸性體質”是腫瘤的根源,也不甚科學,且有顛倒因果關聯之嫌。

    二、身體到底有沒有酸堿性呢?

    “酸性體質是萬病之源”之說是不科學的,但人的身體到底有沒有酸堿性呢?答案是:有,且人體不同部位有著不同的PH值。

    那么所謂的“酸性體質”是通過哪項指標判斷的呢?胃液?尿液?皮膚?這些都不對,正確答案是——血液!

    健康人的血液通常呈現弱堿性,pH值維持在7.35—7.45之間。這樣有利于機體對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并使體內的血液循環和免疫系統保持良好狀態,保證人的精力充沛。但是在疾病的情況下,血液的酸堿性是可能會變化的,醫學上稱為“酸中毒”和“堿中毒”,比如:女性在懷孕時如果因為妊娠反應頻繁嘔吐,丟失大量胃酸,就會造成代謝性堿中毒;人若不吃主食或糖尿病人無法充分利用碳水化合物,可導致酮癥酸中毒;呼吸道阻塞及肺部疾病等可造成呼吸中樞受抑制,肺二氧化碳不能正常排出,會造成呼吸性酸中毒;因各種原因引起的過度通氣,導致CO2(二氧化碳)排出過多,可引起呼吸性堿中毒;運動員激烈運動后骨骼肌可產生大量乳酸進入血液,此時立刻抽血測運動員血液PH值,由于乳酸的產生速度大于清除速度,可能此時的PH值略有降低,但休息片刻后血液PH值就會恢復正常。

    三、食物有酸堿之分嗎?

    營養學中決定食物酸堿性的不是食物的口味,也不是食物的PH,而是食物的灰分,也就是說一個食物是酸性還是堿性,我們得看它燒成灰后留下的物質。通常酸性食物,是指食物經燃燒后所得灰分的化學成分中主要含有磷、硫、氯等元素,這些元素溶于水后生成酸性溶液,這類食物主要包括畜、禽肉類、魚蝦類、蛋類、谷類以及硬果中的花生、核桃、榛子等。堿性食物,是指食物經燃燒后所得灰分的化學成分中主要含鉀、鈉、鈣、鎂等元素,這些元素溶于水后生成堿性溶液,這類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豆類、奶類以及硬果中的杏仁、栗子等。而中性食物,則包括烹調油、黃油、淀粉及食糖等。

    四、食物的酸堿性會影響身體的酸堿性嗎?

    其實,我們的身體有著精巧復雜的設計,從消化系統到排泄系統,再到呼吸系統都精密地控制著酸堿平衡。我們的肺臟通過二氧化碳的排出,可減少體內揮發性酸的產生;腎臟對酸堿平衡的調節則是一個排酸保堿的過程;我們的血液中則存在著緩沖對。它們在維持體內酸堿平衡中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平衡飲食最重要

    我們不應太在意吃進去的是酸性還是堿性食物,應該更注意食物本身所包含的營養素。營養師建議大家平時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這并非因為它們是所謂的“堿性食物”,而是因為它們富含各種對維護人體健康不可或缺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質。實際上,講究食物多樣化、保證葷素合理搭配是平衡膳食的重要原則。各類食物均含有不同的營養成分,發揮不同的健康作用,扮演不同的重要角色,相互之間不可替代。

    一味追求所謂“堿性”食物,摒棄“酸性”食物,只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造成新的不平衡。我們須謹記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膳食,多樣化的膳食搭配才是通往健康的關鍵。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