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7月空氣質量優良率93.5% 黃島改善最大

    2015-08-22 07:17:12
    來源:青島早報
    責任編輯:亞麥

    早報訊 昨天,市環保局發布消息稱,今年以來,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積極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大氣和水污染治理的工作部署,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以空氣質量為例,我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逐步提高,7月份,青島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3.5%,同比上升19.3個百分點。

    空氣質量呈現新特點

    今年1至6月,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為77.3%,同比提高12.1個百分點;“藍天白云、繁星閃爍”(以下簡稱“藍繁”)天數146天,同比增加27天;市區空氣主要污染物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濃度分別為52、99、30、36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改善20.0%、14.7%、26.8%、18.2%。各區的空氣質量同比均改善,按照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評價,改善幅度從大到小依次為黃島、市南、李滄、市北、嶗山、城陽區。

    7月份,青島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3.5%,同比上升19.3個百分點。市區環境空氣中的PM2.5、PM10、SO2、NO2、O3濃度分別降低38.5%、26.1%、8.7%、37.5%、24.3%。8月份以來(截至16日),青島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3.8%,6項主要監測項目監測結果顯示,SO2、NO2、PM10、PM2.5、CO、O3平均濃度均符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市區環境空氣質量狀況良好。

    上半年,市區空氣質量主要呈現出四個方面的新特點:一是空氣質量改善幅度創近年之最;二是首次實現四項主要污染物全面改善;三是首次出現全月均達到山東省“藍繁”標準的情況,5月份市區“藍繁”天數31天,列全省第一;四是采暖季二氧化硫平均濃度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采暖季和非采暖季空氣質量差距縮小。這些新特點表明,近年來我市采取的一系列大氣污染綜合防治措施取得了積極顯著成效。

    下半年推進PM2.5改善

    為改善空氣質量,今年我市采取了很多舉措。我市將空氣質量生態補償范圍由各區擴大到所有區市,考核指標從2項增加至4項;提高了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文明施工費率;發布了電動汽車充電服務費指導價格。燃煤污染控制方面,市區新建燃氣管道42.97公里,新增管道燃氣用戶2.4萬戶。淘汰燃煤鍋爐20臺,完成燃煤鍋爐廢氣治理項目20個,另有31個開工建設,42個確定方案。

    下半年,我市將繼續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力爭提前實現規劃確定的PM2.5改善目標。加大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力度,開展污染調查,制定治理技術導則,組織開展石化、有機化工、涂裝、包裝印刷、橡膠等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重點行業有機廢氣治理;探索開展燃煤鍋爐清潔排放改造,研究鼓勵政策,制定推進方案;開展建材行業揚塵污染集中整治,規范砂石加工、水泥制品、磚瓦生產等建材企業揚塵、粉塵污染控制措施。

    五舉措確保水環境達標

    上半年,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以重點河流截污治污和消除黑臭水體為核心目標,重點治污工程建設加速推進。大沽河、墨水河、嵯陽河、澤河等省控重點河流水質改善,6月份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濃度均值較去年底分別下降14.8%和53.5%,基本達到五類水體的控制目標;李村河、風河、云溪河等過城河污染程度進一步減輕,二季度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濃度同比分別降低6.3%、14.1%。

    下半年,大氣和水污染治理指揮部將繼續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努力實現省控重點河流穩定達標和中心城區基本消除污水直排的年度目標。重點采取五方面措施:繼續推進重點治污工程建設,通過跟蹤督辦,確保李村河、海泊河、墨水河流域已開工的污水處理廠、泵站等項目年內建成投運,發揮截污減排的基礎作用;加快推進河道生態修復工程,力爭在墨水河、嵯陽河流域建成部分示范項目,在中心城區部分河段實施中水調蓄,促進河道環境面貌改善;進一步強化環境監管執法,堅持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對嚴重污染水環境、涉嫌排放污水弄虛作假等行為,堅決移送公安部門處理;通過嚴格的考核獎懲,繼續強化轄區主體責任;嚴格落實“河長制”等制度措施,促進河道巡查保潔常態化,加強社會化環境監督,努力構建河流水環境改善的長效機制。

    (記者 王磊江 通訊員 孫俊杰崔文連)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