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妻子得怪病生不如死 丈夫不離不棄:其實我并不累
遺傳性小腦性共濟失調是一種罕見病,發病率不到十萬分之一。這種病的患者由于小腦、脊髓、腦干等部位發生病變,將逐漸出現行動、語言和認知障礙,最終失去意識,昏迷不醒。由于早期患者會像企鵝一樣步履蹣跚,這種疾病又叫“企鵝病”。
崇明這對特殊的85后小夫婦,妻子黃柳就是一位不幸的“企鵝病”女孩,而幸運的是,人生苦旅中有丈夫陸海榮的守護、相伴。
黃柳的病情發展很快,患病6年,已經不能獨立行走、說話也變得含混不清。由于疾病造成的消瘦和眼球活動障礙,面貌也變了。
妻子患病前,陸海榮從事藥品研發,工作很忙。2年前,為了方便照顧妻子,他辭職回到崇明老家,成了中興鎮永隆村的一名后備干部。每天中午,陸海榮都會抓緊短暫的午休時間,趕回家給妻子做一頓熱飯。
上個月,黃柳在家中跌倒,摔壞了牙,這幾天還有些發燒,這讓陸海榮很擔心。
確認了妻子的安全,陸海榮就到廚房忙開了。
陸海榮:“妻子的飲食要特別小心,她這個病吃東西容易嗆到, 一點點辣就嗆得厲害。芹菜、香菜對她的神經細胞有影響,所以都不能吃,味精也不能吃,苯甲酸鈉也可能對她的神經元有影響。”
回想起與妻子的初識,陸海榮的甜蜜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兩人是在網上相識的,2010年,兩人第一次約會,當時的場景在陸海榮的腦海中仍然歷歷在目。
陸海榮:“她當時好玩,在4s店上班嘛,穿著4s店收銀的小西裝,下面那條褲子,褲腿特別毛。”
兩人自此相知相愛,兩年后,步入了婚姻殿堂。
誰知結婚不久后,妻子便出現了一些異常。
陸海榮:“當時在這個鐘前面,本來要讓她做一個跳的動作,我扶著她,但跳了兩次都跳不起來。走路還搖晃,跑不能跑,爬樓梯有時會踩空。”
由于黃柳的外公和母親都是“企鵝病”患者,而這是一種遺傳病。陸海榮便帶著妻子去醫院檢查。
核磁共振報告直接寫明了,有小腦萎縮,腦干萎縮和垂體病變。
隨后,陸海榮又帶著妻子去做了DNA驗證。
陸海榮:“當時的感覺就是,整個人生都完蛋了。因為醫生說,治不好。我問他,那你覺得有希望嗎?他說沒有。”
新婚的兩人甚至沒來得及舉辦一場婚禮,短暫的幸福就被擊碎了。在后來的幾年里,陸海榮帶著黃柳輾轉求醫,也嘗試過網絡求助、中醫治療等等,但收效甚微。妻子每多一次摔倒,都意味著她病情的加重,這也是陸海榮最心痛的時刻。
“因為我比較瘦,自己力氣也不大,上次扶她,自己砸到了,她每次摔跤,我就害怕她摔了再也站不起來,我怕她有一天自己摔在家里,沒人知道 ,辭職回崇明也是為了這個。”
想到妻子艱難的處境,這個鐵骨柔情的漢子忍不住抹了兩下眼角。
但在妻子面前,陸海榮總是掩藏好內心的痛苦,他只是日復一日,越發細心體貼地照顧著妻子,珍惜著和她在一起的每一天。
陸海榮:“沒有特別大的信念,就是覺得走在一起,既然她這樣了,我就扶著她走下去。”
今年初,中興鎮政府和崇明區紅十字會得知陸海榮的故事后,馬上上門了解夫妻倆的實際困難,并聯系了愛心行動欄目。
陸海榮:“鎮政府幫我聯系了新華醫院,這次復診也是政委幫我聯系車子去的,我工作這塊,也是讓其他同事幫我分擔掉很多。”
盡管生活的壓迫和妻子的怪病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很大的壓迫,陸海榮卻從沒有想過放棄妻子,依然堅持著照顧妻子,詢問、尋找任何可能會對該種病癥有效的消息。
在采訪的最后,夫婦倆面對鏡頭吐露了對未來的心愿。
陸海榮:“她一直想要個孩子,我也知道 這已經不太現實,看將來有沒有機會去領養一個孩子吧,然后給她辦一個完滿的婚禮。”
黃柳:“辛苦你了,還有就是,我也會好好的,好好的生活下去。”
陸海榮:“其實我就想說,我,并不累。”
看看新聞Knews記者:陳蓓兒 瞿煌俊
[來源:看看新聞KNEWS 編輯:芃芃]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