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妻子為重疾丈夫撐起一片天
提到龍子湖區東升街道地委社區居民朱玉鳳,鄰居們都豎起大拇指。多年來,朱玉鳳以瘦弱的雙肩,挑起家庭重擔,對重病的丈夫王曉陽不離不棄,堪稱好媳婦典范。“我覺得這是一個媳婦應該做的事情。”這是朱玉鳳內心的表達,面對別人的稱贊,她總是淡淡地說:“我只是在盡一個妻子、母親的職責”。
生死愛情 與“死神”搶丈夫
朱玉鳳與丈夫王曉陽有一個溫暖幸福、充滿歡聲笑語的家庭,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病災改變了全家人的生活軌跡。2015年1月,朱玉鳳的丈夫右腿重傷,導致截肢,盡管脫離了生命危險,卻完全失去行動能力。家里的頂梁柱塌了,當年49歲的朱玉鳳頓時感到天旋地轉,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了她的肩上,她不得不經受來自各方的壓力。
朱玉鳳長年累月睡不上一個安穩覺,把醫院當成了“家”,大多數的時間都在醫院照顧丈夫。丈夫住院和臥床期間,朱玉鳳日夜護理,為丈夫端屎端尿、擦臉、洗腳、翻身。為了讓丈夫外出方便,她托人買了輪椅,一有空就推著輪椅帶丈夫去戶外透氣。長期的病痛折磨讓丈夫的脾氣變得暴躁,朱玉鳳的對策是“退讓順從,笑臉相迎,從不生氣,從不頂嘴申辯”,她說:“他是病人,得多讓著他點兒!”正是朱玉鳳無微不至的照顧,5年間,她連續多次將丈夫從死神手里搶了回來。她常常安慰他:“不怕,有我在,會沒事的!”
當身邊不少人勸她“各走各路,要為以后打算”,朱玉鳳卻始終堅定地說,“只要有我在,就不會放棄他。”簡單的一句話,卻包含無限力量。
不離不棄 為丈夫撐起一片天
很少有人看到過朱玉鳳哭泣。在丈夫康復的過程中,每個月的治療及透析費用是一筆很大的開支——少則五六千元,多則上萬元,而且由于腎衰竭透析的過程長期而又漫長。幾年來,朱玉鳳為給丈夫治病,不但花光了為數不多的積蓄,還不得不四處借錢。
多少個日日夜夜,朱玉鳳承擔著大山般的家庭重擔,她從來沒有想過要停下,也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對于丈夫她是一個好妻子,但是對于女兒,朱玉鳳卻充滿了愧疚,為了照顧丈夫,忽略了女兒。即使如此,在女兒眼中,朱玉鳳是堅強的、偉大的,“我能理解媽媽,媽媽太不容易了。”女兒說。
永不放手 陪丈夫一直走下去
只要是天氣好的日子,朱玉鳳都會拉著王曉陽到小區里、街上、公園里散散心。更多的時候,只有風塵仆仆的朱玉鳳,穿梭于家、醫院之間。
4月21日,朱玉鳳推著丈夫在小區里散步。朱玉鳳說,由于丈夫糖尿病并發癥,如今已經雙眼失明,每次出門,他都會緊緊抓住輪椅的扶手,似乎害怕一不小心掉下去。為了安撫丈夫,她沒走幾步,就會告訴他所在的位置和路況,比如現在走的是交通三巷,馬上要轉彎啦!
感恩社會 幫助困難的人
雖然家庭困難,但朱玉鳳面對困難的人,總是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多年來,經常為一些困難家庭捐款捐物。
在醫院治療期間,醫生說“你也要注意身體,你的身體有病也要治療的”,朱玉鳳淡淡一笑,輕輕地說“還是先給老公保命吧”,同病房的病友說“家中太困難啦,做個水滴籌吧”,她著急地說“比我困難的還很多,讓他們先籌吧”,說完拿出口袋里面的10元、20元錢遞向同病房“水滴籌”的病友,說“你不要著急,慢慢治療,現在醫學發達,肯定會治好的”。
“心中無愛,則世間處處陰霾;心中有愛,則世間光芒萬丈。”龍子湖區東升街道地委社區負責人廖傳慧介紹,朱玉鳳是賢妻、是良母,她在用自我的言行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人們茶余飯后都稱贊著她陪伴扶持重病丈夫多年的愛情故事。古往今來,愛的含義被眾多名家頻頻詮釋,讀起來卻生疏得很,而朱玉鳳的事跡卻實實在在讓我們看到了愛的真諦。
[來源:蚌埠新聞網 編輯:芃芃]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