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29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夜新聞》報道,即將開始新的學期,融合教育問題再次成為關注焦點,各地針對多年未解決的特殊孩子隨班就讀問題提出了新的政策。河南省將積極推進兒童學前融合教育試點工作,河南省教育廳要求各地加大扶持力度,指導學校加強資源教室建設,配備保育教育康復訓練資源和相應教師,確保今年秋季學期起招收殘疾兒童入園,讓特殊兒童融入同齡人中。而今年4月,廣州市殘疾人康復中心設立了學前融合教育部,試點學前融合教育工作,今年9月正式開課。天津市自2004年開始探索在普通幼兒園開展自閉癥兒童康復服務。目前,天津市每個區都有一家定點幼兒園可以接納自閉癥兒童,為自閉癥兒童提供融入普通幼兒園學習的教育機會。然而,政策真正獲得成效,仍然需要解決一系列問題。
特殊兒童入學易被拒收
河南在融合教育方面提供了師資和資金保障,但在現實中,學校在接受學生時需要考慮適應性等問題,融合工作并非一帆風順。
早上六點半,鄭州市管城區外國語牧歌小學門前已經排起了長隊,孤獨癥孩子王城和媽媽也在報名的大軍里。對于這個特殊的孩子,校長張國舉親自做面試,詢問孩子的姓名、幼兒園等基本信息。簡單的面試之后,工作人員給王城做了報名登記:“關鍵就是課堂他能不能坐得住。他將來如果入學的話,在課堂上,家長怎么考慮?他這種情況得有專門的人來照顧他。我先給你登記一下吧。”
鄭州市管城區外國語牧歌小學校長張國舉說,他們接受報名,但因為學校不是融合教育試點,硬件和師資都達不到要求,他們要向區教育局做請示,在孩子自身條件也可以適應環境的情況下,才能接收王城入學。“可以報名,我們沒說拒收,我們不知道孩子自閉到啥程度,適合不適合在這種環境,影響不影響到其他孩子。如果確實自身條件可以的話,我們接收就行了。”
而在吉林,由于學校拒收,自閉癥孩子面臨上學難問題。張女士的孩子格格今年9歲,是一個自閉癥兒童,為了讓孩子上學,張女士從普通學校到教育局,全都跑了個遍,最后得到的答復卻是“拒收”。張女士說:“雖然孩子不正常,但是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正常去上學,能有一個正常的人生吧,但是我跑了這么多年,各個學校的老師啊校長啊我都跑了都去求人家,就差跪下了,但是沒有人能接受我們孩子,教育局也找了,歷盡千辛萬苦吧就是沒有人來接受我的孩子。”
對于學校拒收自閉癥兒童的做法,記者采訪了一位在教育一線工作多年的班主任尤老師。尤老師表示推行融合教育,首先要看學校的師資力量,要有專門的老師負責,但很多學校達不到這個要求,這就容易導致很多問題的出現。尤老師說,如果要是做融合的話應該有特殊教育老師在教室里陪伴自閉癥兒童,去規范他們的行為問題,而正常的學校里面沒有特殊的老師提供陪伴。尤老師說:“尤其像自閉癥的兒童他們問題行為比較嚴重,上課會突然大喊大叫,會突然站起來會突然有一些暴力行為,這樣老師要是上課沒有人組織紀律的話,又不能不管其他孩子,然后如果單獨照顧他們又比較麻煩,然后對其他孩子又有一些影響。”
尤老師告訴記者,兩方家長意見不一致也是導致推行融合教育難的原因。她的班級曾經接受過一個自閉癥的學生,但是面對全班家長寫的聯名信,該學生被迫離校。尤老師說:“家長都比較注重成績,有他們存在必然會影響成績,畢竟他們是有學習障礙的。我們也接收過這樣的孩子,然后這個孩子剛開始看著挺好的,只是內向而已不愛說話,但是突然有一天上課這孩子就開始大喊大叫然后隨地亂跑,當時這個家長就來學校找我們就說正常學校不應該有這樣的孩子,然后來找我們好幾天,其實他們也對這事為難,但是沒有什么好的辦法。”尤老師建議,在推進融合教育的過程中,還需要有明確硬性的政策來支撐:“現在雖然國家有這種規定可以隨班就讀,但是沒有硬性的文件說必須這個孩子必須在這個班級隨班就讀,我也希望國家出臺一些更好的這種規定吧,比如說有專門的學校試點啊,然后讓這個孩子不拖累我們這個班級成績的情況下,不影響這個的情況下讓他們做融合更好的隨班就讀。”
真正融合需要特教支持
早在2013年,鄭州開始試點推行學前融合教育,如今,融合教育理念已經從學前延伸到了小學。在試點幼兒園和小學,融合教育的硬件設施比較完備,也專門聘請了特教老師。2013年,鄭州市教育局曾針對孤獨癥兒童入學出臺了相關政策,時任鄭州市教育局局長毛杰表示,每一個孩子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機會,并將在這個基礎上提供細化的滿足特殊需求的教育。毛杰局長說:“在這個基礎上,能夠盡可能地滿足一些個性化的教育,能夠滿足孩子的個性化需求。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快樂地、個性地健康成長。”
但即便如此,一些已經入學的孤獨癥孩子家長表示,政策出臺以后,大部分學校是理解接納的,孩子入學以后怎么融、如何提高隨班就讀的質量仍然有待解決。金水區學生家長說:“孩子在資源教室待的比較多,很少去普通教室,他沒有真正地融合。資源教室建的很好, 招了兩個特教老師,但兩個特教老師專業跟不上,他沒法掌控這個孩子,孩子一旦出現小小的情緒問題,老師不知道怎么處理,缺少特教方面的支持。”而在鄭州市鄭東新區,自閉癥孩子豆豆在幼兒園待了半年之后,又被迫回到了家里,豆豆的爸爸說:“學生進去了,但是學生一旦有問題之后,老師說那你先回家吧,沒開除,但是無限期停你的課,也就失去意義了。”
在青島,有龐大的特教系統支持使得融合教育初見成效。在青島市北區乙琳特教幼兒園,自閉癥孩子和普通孩子按照1:1的比例在一個班級中上課學習。來自黑龍江的王女士兒子6歲了,經過前期康復和評估之后,兒子現在在融合幼兒園讀大班。王女士說:“我孩子現在是跟隨和關注不太好,普通孩子多少會帶動他一下,上課回答問題,校外孩子挺積極的,幾個回合下來之后,能知道怎么去回答。”史女士的女兒是融合班的普通孩子,來到幼兒園已經3年多了,在這里上幼兒園,沒有托兒費,只用每個月交300塊的生活費。史女士說:“這些孩子實際上只是反應比較慢,不會影響到啥,孩子本身很善良的,跟這些孩子一起,她會體諒人。”
目前,乙琳特教幼兒園里有40多個自閉癥孩子接受融合教育。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乙琳自閉癥研究會理事長方靜說,去融合的自閉癥孩子,能力接近普通孩子。方靜說:“把普通孩子和我們的孩子在一起,如果沒有專業支持,那叫混合,不是融合。真正融合是他們在一起,是同齡的,是在同一間教室。最重要的一條,你有龐大的特教支持系統在背后支持這些孩子融合。”
不過,方靜坦言,目前乙琳康復訓練的自閉癥孩子有400多個,但只有不到15%的自閉癥孩子有機會進入融合班學習,而最后進入普通小學的比例則更少。她說:“我們必須接受一個殘酷的事實,絕大多數的自閉癥孩子能力不足,你沒法跟普通孩子在一起,你跟普通孩子在一起,跟不上,你不能讓普通孩子停下來等。你還要保障別的孩子的人身安全。還有對自閉癥孩子,也是不利的,他能力不到,他去融合,是害他的,因為他要感受壓力。”
讓所有的自閉癥孩子進入普通小學讀書難以實現,而部分融合或許是可以借鑒的解決方案。7歲半的瑤瑤在青島樺川路小學讀二年級,星期二下午,她和學校的小伙伴一起來到青島殘疾人康復職業培訓中心自閉癥部,和自閉癥融合班的孩子一起上課、學習、做游戲?,幀幷f:“老師提問題的時候,我會積極舉手回答。多幫助他們,多告訴他們怎么寫。”從2013年10月開始,樺川路小學的同學每周都會利用一下午時間,來到康復中心自閉癥部,今年頻率增加到了每周2次。自閉癥部部長高青說,他們的“融合教育班”讓普通孩子定期介入,同時,自閉癥孩子也會定期走出去,進入普通幼兒園和小學進行課堂體驗。高青說:“讓普通學校的老師能看到自閉癥孩子,原來不是傳說中的有暴力傾向,原來不是傳說中的難相處。讓人們認識到我們自閉癥孩子,原來還有這么善良可愛的一面,更多的人能夠接納他們。”
電影《海洋天堂》中,李連杰飾演的父親,為自閉癥兒子的安置四處奔走,心力交瘁。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乙琳自閉癥研究會理事長方靜說,按照目前比例,完全融合的孩子有望達到15%到20%,20%到30%是部分融合,而另外40%到50的孩子沒法融合。對于這些孩子,需要的是接納和包容,是根據自閉癥孩子的個體化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服務。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