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鋪設管道的山東路。
山東路部分路段的管道鋪設完畢。
山東路準備鋪設的管道。記者 盛軍 攝
經過200余名施工人員7天6夜連續施工,截至昨日,山東路供熱管網改造工程已完成20%工作量。記者了解到,目前,完成具備下管條件溝槽挖掘550米,其中400米具備回填條件,現已回填的有260米。
華電青島熱力有限公司基建部主任楊鯤介紹說,開挖、下管、對口、焊接、探傷、補口、回填等工序環環相扣,管道施工有望30天左右完成,預計11月10日完工。目前,最難以進行施工的山東路、江西路路口的江西路路段已完成三分之一的探坑。據悉,重新鋪設管道前,該區域供熱面積已達600余萬平方米,用戶8.5萬戶,供熱管網改造后,供熱面積將提升至1000萬平方米,讓居住在市南區、市北區山東路以東區域的更多市民享受到集中供熱帶來的溫暖。
200余名工人24小時連續作業
昨日10時,記者來到山東路、江西路路口的施工現場,看到施工人員正在對已鋪設好管道并回填后的區域進行夯實。“山東路、江西路路口地下的交叉管線多,暗渠等設施也較多,在施工中,既不能破壞原有設施,又要保障交通,這給施工帶來了一定的壓力。”楊鯤說,山東路、江西路路口以北的部分路段已具備施工條件,目前正在做準備工作。而山東路、江西路路口因有暗渠等原因導致開挖難度大。對此,施工人員對部分區域進行架設鋼板,如此一來,架設鋼板后,白天車輛可正常通行,晚上工人也可在鋼板下繼續施工,目前,鋼板已鋪設5米。此外,最難以進行施工的山東路、江西路路口的江西路路段已完成三分之一的探坑。
為了保障工程順利進行,提高山東路供熱管網改造工程作業效率,2.3公里的施工路段分為9個作業區同步施工,200余名工人連軸轉, 余臺大型機械晝夜不停歇,30 力爭在最短時間完成管網改造。在施工現場,記者很少聽到有施工的巨大噪音。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施工噪音最大的道路破碎施工已經結束,為了最大限度降低噪音,他們把一些噪音大的工程選擇在白天進行,晚上施工的都是噪音小的作業,同時施工四周設置了上千塊降低噪音的圍擋。“為了減少夜晚的噪音給市民帶來的影響,施工人員白天進行焊接、挖土、維護等工作,晚上進行運輸、進料等工作。一根1000毫米直徑的管道長12米、質量約為4.5噸,若在白天進行運輸將極大地增加交通負擔,為緩解交通壓力,管道的進料運輸一直在晚上進行。此外,挖出的渣土等也在夜間運輸出工地。”山東路路段施工負責人付文海告訴記者。
根據截至昨天下午5時的統計,10月1日至7日,山東路已完成全部瀝青路面破除,并及時將渣土進行外運;完成具備下管條件的溝槽挖掘550米;工程6處頂管重點作業中,已基本完成3處管坑挖掘及支護。
在施工中,最大的“攔路虎”要數交叉在地下的各類管道及電纜,如埋在地下約4.2米深處的4條自來水管道,以及在路口地下的各處暗渠及地下過街通道。在施工難度增加的情況下,施工人員分成兩班, 6時至晚6時,早晚6時至次日早5時30分進行不間斷施工,最大限度保證施工進度。除了2條暗渠外,山東路、江西路路口的地下過街通道斜向過山東路,寬10米,施工人員的工作面有近24米。
在施工現場的路口,記者看到了不少排隊等紅燈的車輛,駕駛人李先生告訴記者:“在山東路施工后基本不太走這條路了,今天路況不太好,但經過交警的指揮行進速度也算可以接受。明天是國慶節后上班的第一天,應會選擇繞行,不走山東路了。”
新鋪設供熱管道可用30年
記者了解到,山東路原先的供熱高溫水管道是在2005年鋪設的,直徑為0.8米,當時是國內最粗的供熱管道。2009年,遼寧路供熱施工時,我市啟用了直徑1.2米的供熱管道。此次山東路供熱管網改造施工啟用了直徑1米的供熱管道,這些管道直徑在市區排名第二。楊鯤告訴記者,此次更換的供熱管道每根長12米,無論是材質,還是施工工藝都是按照最嚴格的標準執行,鋪設后可以保用30年。
隨后,記者經探訪得知,雖然工期壓縮了,但是工人施工卻一點不馬虎。在溝槽里分段進行下管、焊接和補口保溫等工序,焊接工人告訴記者,每一個接口處直徑是2厘米,需要使用400根焊條焊接,為了保證牢固還要焊接三遍,整個焊接過程需要花費5個小時。到了探傷階段,工人們要使用X光來給管道拍片子,每一個接口處都要拍8組,拍完片子后,在場的技術人員現場“診斷”片子,確定沒有縫隙后繼續下一道工序。“山東路的9個施工段,每一處的地下地質各有不同,有的很淺就發現了地下水,還有的下面是石子,都需要我們在最短的時間里處置完畢,所以需要很多工人協同來作業。”楊鯤說,為了保證施工質量,公司全體工作人員全部放棄公休,都到施工現場來監督工程施工。
節后上班第一天可繞行
結合山東路施工調流工作,交警部門對全市交通安全設施進行了一次全面排查梳理和維護保養,對存在模糊、損毀的標志標牌進行重新施劃、更換,共增設交通標志149面、施劃標線1.2萬余米;共調整標線面積1200余平方米,確保了主干道交通標線清晰、交通標志和交通信號燈設置合理有效;同時,根據旅游景點交通流調整的需要,做好適時調整交通安全設施的準備工作,制作移動標牌126面;在市區27條道路增設臨時停車泊位3000余個,緩解停車難問題;對山東路周邊路網進行交通組織調整和同步實施優化,增設執勤崗位36處,確保了此路段的安全暢通。同時,根據市區道路飽和程度、重要節點交通流量等信息實行綠、黃、紅三級勤務響應機制。
記者了解到,為分流進入山東路施工路段的車流量,減輕山東路延吉路路口的交通壓力,交警部門經過科學規劃,對山東路與延吉路路口的道路標線進行了優化,路口秩序明顯好轉。在國慶節后的上班第一天,為減小施工路段交通壓力,交警部門給出了部分區域的繞行方案。
記者發現,優化后,山東路、延吉路路口東側的延吉路東向西方向原先外側的直行加右轉車道改為了只能右轉車道,內側的左轉加直行車道改為了直行加右轉加左轉車道。路口北側的山東路北向南方向最外側原先是公交專用車道,現重新優化為右轉車道。記者從交警支隊設施處了解到,公交車專用道在該路段暫時取消,公交車需按道路標線行駛。“經調整以后,延吉路東向西方向右轉的車輛可以不受信號燈的影響盡快右轉進入山東路南向北車道,減少延吉路東向西的壓車距離。”在此執勤的市北交警大隊遼源路中隊副中隊長李涌說。記者了解到,根據現場執勤民警的意見和交警部門整體的規劃,類似的優化措施還將繼續,請司機在調流路段行駛的過程中注意觀察。
鏈接
繞行山東路看好下面這些道路調整
山東路(延吉路至閩江路段)施工后,8車道剩下5車道,交警部門優化了山東路等周邊道路的交通組織。其中,施工路段改為雙向5車道,西半幅4條車道、東半幅1條南向北公交專用車道。東半幅最外側預留1條南向北車道;西半幅最內側車道改為南向北通行,內側第二條車道設置為潮汐車道(早7時至10時北向南通行,其他時間段南向北通行),最外側兩個車道北向南通行;山東路延吉路路口南進口禁止左轉。
山東路施工后,相鄰的南京路和鎮江路預計承擔最多分流壓力,交警部門還在南京路增設一處潮汐式車道,同時還解除了5條道路的單行限制。調流期間,南京路放開如東路到延吉路段北向南單行,最東側車道改為南向北通行,另設一條潮汐車道。具體方案為:南京路(如東路至寧夏路段)南向北方向設置一條機動車道,社會車道可南向北通行,中間設置一條潮汐車道(晚高峰15時至19時南向北通行,其他時間段南向北通行)。
5處路段單行改為雙向:為方便車輛從外圍路段繞行,交警部門還臨時放開5處路段的單行限制,分別是南京路(寧夏路至延吉路段)、鎮江路(延吉路至江西路段)、威海路(長春路至桑梓路路段)、延安三路(長春路至臺東六路段)、內蒙古路原有單向交通取消,改為雙向交通。(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陸佳慧)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