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藝人為老樓院創作剪紙長卷
近日,阜新路街道恩波小區的剪紙壁畫項目全部完工,10多棟居民樓的墻面被涂繪成了剪紙壁畫。據介紹,阜新路街道今年將恩波小區老樓院改造作為民生項目,在拆違增綠、安裝防盜門等硬件設施建設的同時,專門邀請島城剪紙藝人為老院創作了3組大型剪紙,然后將剪紙作品放大涂繪到10多棟居民樓上,把老樓院打造成民俗剪紙特色樓院。
剪紙長卷“包裝”老樓
記者走進康寧路的恩波小區時,被小區居民樓墻面紅彤彤的剪紙壁畫所吸引,這些3米多高的剪紙壁畫將所有的居民樓連成一片,整個樓院充滿傳統文化氛圍。壁畫中有幼學啟蒙、孔子授業、民俗踏青、糖球會等各種畫面,新穎的壁畫讓整潔的樓院形成優雅的小區環境。
“小區有一個展示老手藝、老記憶的‘手工&記憶’主題展覽館,我們就依此把這種傳統文化元素放大,將整個老樓院打造成民俗藝術特色小區。”街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社區主題展覽館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聘請社會組織入駐,為居民提供民俗文化講座、展示的場館,市北區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魯漢在此負責場館日常工作。
經魯漢前期策劃,邀請了島城知名剪紙藝人,根據青島傳統民俗文化,共同參與創作了《青島年俗》《海云庵糖球會盛景圖》《漢學堂》等3組大型剪紙。其中,《青島年俗》剪紙作品包括《鬧正月》《過小年》《拜年》《送年》等16幅剪紙作品。今年11月,剪紙藝人和科大藝術學院的大學生一同將剪紙作品放大、改編成壁畫,利用20多天時間,在10多棟居民樓的墻面涂繪成專題剪紙壁畫。
七旬老兩口創作剪紙長卷
“這幅6米多長的剪紙長卷,是兩名老夫婦剪紙藝人專門創作的。”魯漢告訴記者,作為小區中心道路兩側壁畫的《海云庵糖球會盛景圖》,剪紙原作就有6米多長,記錄了明清時期直到解放前的糖球會。73歲的劉尚儀和老伴楊月華是這幅剪紙長卷的作者,老兩口去民俗館查了史料后,在紅紙上把比肩接踵的海云街、古色古香的海云庵、走街串巷的糖球商人、推著獨輪車的趕會人等老建筑和136個人物剪了出來,光手稿就改了3次。長卷通過“觀音托夢”、“觀海”、“建庵”、“海不揚波”等17個民間傳說,串聯起明清以來的海云庵的歷史。據介紹,畫在居民樓上的剪紙壁畫原作,目前全部收藏在“手工&記憶”主題展覽館里。 文/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孫雅琴 圖/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吳璟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