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對于每一位青島人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一年。
臨近歲末,地鐵3號線北段正式開通,期盼已久的“地鐵夢”終于照進現實,想想有多少上班族不用早起趕著時間,在公交車上遭遇“擁堵”之苦。其實,今年交通方面的利好不只地鐵,新機場總體規劃獲批,郵輪母港正式投入運營,不要忘了還有膠州灣隧道再次降費,都實實在在惠及了老百姓……除了大交通“變奏曲”,其他關系市民的民生大事、民生“福利”還有很多,比如休體大會的成功舉行,39條政策扶持三創,青產電動車下線等。
一樁樁,一件件,真正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提升了城市的品質,作為一個青島人,你感到驕傲嗎?
地鐵正式開通運營
12月16日上午11時,是一個可以載入青島歷史乃至山東歷史的時間點,山東省內首條地鐵——青島地鐵3號線北段開始正式運行,青島人的“地鐵夢”終于實現了。
這個夢想的實現有過曲折坎坷,但青島人的盼望之情總能推動其“一往無前”,1987年開始籌劃地鐵,1991年形成”兩線一環”版線網規劃,1994年,青島市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試驗段開工,2009年,青島市地鐵工程建設指揮部正式揭牌,青島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獲得國家批準,2015年,首條線路運營運行,而在未來,幾乎每年都能開通一條地鐵新線?;氐浆F實,地鐵3號線開通的站點自北向南包括青島北站、永平路站、振華路站、君峰路站、李村站、萬年泉路站、海爾路站、地鐵大廈站、長沙路站、雙山站共10個車站,總里程約12公里。
休體大會成功舉辦
現在市民們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越來越高,對健身娛樂的需求越來越多,這種大背景下,于今年9月12日至9月21日在青島萊西市舉辦的世界休閑體育大會,可以說“正逢其時”。
據悉,世界休閑體育大會每5年舉辦一次,在青島舉行的這是第二屆,本屆比賽以“運動休閑、暢享自然”為主題,共設有馬拉松、電子競技、國際象棋、龍舟等9個國際項目和沙灘足球、釣魚、自行車等8個國內項目比賽。來自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7萬名運動員(975名國外運動員)參加了比賽。加上前期舉辦的海選賽(健身操舞全國海選、青島夠級山東省海選)、測試賽(青島夠級、武術、馬術、輪滑、街舞、龍舟),累計參與各項賽事的總人數超過9.6萬人。
落戶新政方便“新市民”
2015年5月6日,《<青島市積分落戶辦法>實施細則》正式發布,而青島成為繼廣州、深圳之后第三個實施積分落戶制度的副省級城市。而“新人”要申請落戶卡,必須滿足5條硬件:具有高中以上學歷;在本市城區和新區有合法固定住所;持本市城區和新區有效的《山東省居住證》滿3年;在本市城區和新區就業創業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滿3年;無犯罪記錄。
12月15日至30日,青島市首批積分落戶人員可以領取落戶卡了。經過前期的報名、審核和公示,首批611名積分落戶人員順利入圍。而這些“準市民”在領卡后還需要到公安部門辦理落戶手續,這樣就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青島人”了。
39條政策扶持創業創新
今年可以說是青島創業風起云涌的一年,面對這種大好局面,市政府也于6月中旬制定《關于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出臺39條扶持“三創”(創新、創業、創客)發展的政策,加快打造創新之城、創業之都、創客之島。
具體說來,重點打造“一谷兩區”三大重點創新區、10條創業街、100家創客空間,集聚和服務5萬名創客,構建“一區一街一基金”(每個區市建設一條創業街區,設立一項創業孵化投資基金)和“一校所一基地一基金”(每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設一個創業孵化基地,設立一項創業孵化投資基金)的格局。
青島郵輪母港開啟
5月29日,山東青島郵輪母港客運中心正式啟用,滿載著近兩千名乘客的天海“新世紀”號從青島國際郵輪母港發往日本,自此開啟了以青島為母港的郵輪時代。
具體說來,郵輪母港位于青島港老港區,規劃3個郵輪泊位,其中,新建超大型郵輪泊位1個,利用六號碼頭現有泊位2個。港客運通關中心設計通關能力可達3000~4000人次/小時,規劃年旅客吞吐量為150萬人次,硬件與服務能力均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郵輪母港于10月12日首次滿負荷運轉,先后接待了4艘大型郵輪,這標志著青島郵輪母港具備了晝夜不停、連續接卸郵輪的能力。
新機場總體規劃獲批
除了地鐵,新機場的建設也牽動了青島市民的心,對于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城市而言,擁有一個能夠快速通往世界各地的航空港,是非常重要的。
2015年11月30日,《青島新機場總體規劃》獲得中國民用航空局和青島市人民政府聯合批復。根據總體規劃,青島機場建設將于明年全面開始推進,預計2018年安裝調試、2019年驗收轉場,到2025年,旅客吞吐量預計達3500萬人次。
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能縮短市民到達機場的時間,按照規劃,其最大特色在于與高鐵、地鐵機場站結合建設,實現了航空、軌道、高鐵等交通方式的轉換。航站樓中心負二層與地鐵、高鐵站廳連接建設,旅客可以通過負二層直接進入地鐵、高鐵站廳購票后下至站臺層乘車。
“青島造”電動車下線
隨著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的壓力越來越大,國家已將“發展新能源車”作為重要戰略,而在這方面,青島的表現可謂十分突出,而且在今年的8月,成功完成了電動汽車的量產,“青產電動車”將成為新能源車市場的重要力量。
2015年8月20日上午,北汽新能源萊西基地總裝車間竣工暨首批純電動汽車下線、交付儀式正式舉行,據悉,該基地于2014年9月2日開工,項目一二期總投資約50億元,在一期項目中,該基地主要生產E150EV以及威旺307EV兩款車型,待涂裝和焊裝車間竣工之后,該生產基地產能可達到5萬輛/年,隨后該基地二期項目將增加沖壓車間,全部竣工投產后,產能將會達到15萬輛/年,力爭到2020年達到20萬輛/年產能。
膠州灣隧道再次降費
2015年8月1日,青島市下調膠州灣隧道車輛通行費收費方式。具體方案為一類客車(7座及7座以下客車)通行費標準由15元/車次調整為10元/車次。出租車通行隧道通行費標準按一類客車執行。而在此之前,青島市已經兩次下調了隧道通行費用。
以前人們聊起青島的整體發展格局,常提的一個詞就是“青黃不接”,不過,在膠州灣隧道與膠州灣大橋通車后,這種情況已經得到了徹底改觀,而隨著隧道通行費用的不斷降低,往來市區與西海岸新區的交通成本也不斷下降,有利于加強人員車流往來,進一步增加西海岸新區的吸引力,有利于房屋的去庫存化,并拉動該區域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及整體經濟的加速發展。
記者 鄭天鐘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