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19個市級重點項目布局紅島 青島科技館已開建

    2016-03-10 05:19:14
    作者:郭振亮
    責任編輯:亞麥

    19個市級重點項目布局紅島 青島中學市科技館等項目已開建

    2016年,紅島經濟區將立足區域統籌,突出“高”“新”特色,圍繞以人為本的公共服務、便捷通達的交通體系、完善適時的基礎配套、優美宜居的生態環境等要素,全力推進市級重點公共服務項目和大型交通設施建設,高標準建設海綿城市,努力打造高品質北部新城 。

    按照計劃,為全面加快紅島經濟區建設,市委、市政府統籌發展資源,將19個市級重點公共服務項目布局紅島經濟區,涵蓋教育(青島中學)、醫療(青島市民健康中心,殘疾人康復中心)、文化(青島文化中心,青島科技館)、體育(青島市民健身中心,國家籃、足球學院)、休閑(旅游服務中心,中國東方伊甸園,紅島綠洲濕地公園)、會展(中國紅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等各個領域,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和配套水平。目前,青島中學、市民健康中心、市殘疾人康復中心、市科技館等項目已開工建設。

    同時,為加快完善區域配套,解決公共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紅島經濟區將啟動“鄰里中心”規劃建設工作。合理配置黨群活動、市民議事、便民服務、社區活動中心、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幼托養老等公共服務職能以及休閑娛樂、生鮮市場、超市百貨、康體健身等社區商業功能,一般服務人口2~5萬人,服務半徑1~2公里。

    今年,紅島經濟區將加快推進60余項政府投資項目,進一步完善水、電、氣、綜合管廊和道路配套。

    高新區地下綜合管廊2008年啟動規劃建設,在25條道路規劃地下綜合管廊,經過近7年的建設,高新區累計完成主次管廊約55公里,綜合管廊網絡體系已基本建成,各種市政管線已安全運行近5年,有效避免了市政道路“馬路拉鏈”問題,整體環境得到了極大提升。下一步,高新區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重點將放在西片區,以龍海路、泰和路、規劃西一號線三條南北向主干線及河東路、智力島路、火炬路、田海路、經二路五條東西向主干線為紐帶,貫穿整個片區,形成“五橫三縱”的網格狀主干管廊系統。2016年計劃配套綜合管廊長約9公里,投資4億元。同時,創新技術要求,按照國家相關規范,探索將專業管線全部入廊,在具備入廊條件的線段擬將燃氣、雨水、污水等共計8種專業管線全部納入綜合管廊,在管廊規模和標準上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紅島經濟區將積極探索海綿城市建設。高新區水系按照“生態經絡、濕地島鏈”理念規劃的生態框架已基本建設完成,并榮獲亞洲都市景觀獎,建成水系面積407.1公頃,約占規劃總用地的9.05% 。具有代表性的是葫蘆巷、祥茂河水系。2016年,將結合重點項目的開展,發揮高新區“一島、兩心、四軸、五組團”的優勢,形成“一帶、一軸、兩湖、三環、多廊道”的水網交錯體系,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使建筑與小區、道路與廣場、公園和綠地等具備對雨水的吸納、蓄滯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在北界河生態景觀工程、河東路滯蓄區、工業區雨水截流入河工程、青島中學配套工程等項目推進的過程中貫穿海綿城市理念,以綠化帶下滲、雨水收集利用為主要方式,達到雨水回用兼顧提高地下水蓄水量的目的,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的綜合目標。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郭振亮

    [編輯:亞麥]
    信網版權稿件,歡迎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6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