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青報網記者 林 剛
開欄的話
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鼓勵企業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作為先進制造業之都的青島,多年來,在各領域也涌現出許許多多的能工巧匠。他們堅持不懈地追求著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著傳承和鉆研,憑著專注和堅守,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 “青島制造”、“中國制造”。他們中,有人憑借頂尖技術已成為“國寶級”的技工,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為了鼓勵培育和傳承好這種工匠精神,青島日報/青報網聯手青島市總工會推出了 《青島工匠·典范》專欄。在廣泛征集、尋訪的基礎上,遴選一批青島工匠的典范人物,通過青島日報、青報網、青島日報官方微信微博、青島日報新聞客戶端青島觀等傳播平臺,運用文字、圖片、視頻等綜合方式呈現他們匠心筑夢的故事。敬請關注。
萬物皆有因。頻頻斬獲國際訂單的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已然成為中國高鐵出海的“金名片”,而在這張“金名片”奪目光彩的背后,是企業員工在產品質量上精益求精的極致追求,中車青島四方股份公司高級技師、從事了29年焊接工作的何建英,就是其中極有代表性的一位。
何建英中等身材,面色紅潤,戴一副黑框眼鏡,說起話來不疾不徐,神情總是十分專注。作為中車青島四方股份公司的 “元老級”工人,他1987年從技校畢業以后就來到車間從事焊接工作,憑借在焊接技藝上永不停步的如琢如磨,如今已是全國技術能手、企業首席技師,徒弟們眼中大師級的“焊匠”,擁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何建英焊接工作室”。
焊接技術是先進制造技術的重要一環,從幾十萬噸級的巨型輪船到不足一克的微型電子元器件,都不同程度地依賴焊接技術,一個國家焊接技術水平的高低,是其工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在動車組的制造過程中,一節車廂里除了內飾和控制系統,其他部分幾乎全部需要焊接,尤其是轉向架等關鍵部位的焊接,對動車組的行駛安全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轉向架的使用年限大約為 30年,質量要求非常高。試想一下,當動車組以時速300公里的速度行駛時,轉向架如果因為焊接問題突然斷裂,后果將不堪設想!也正因如此,我們一直將自己從事的焊接行業看作高危行業,無時無刻不在工作中如履薄冰,讓每一名工人用精湛的技術,保證產品質量趨于完美。”何建英說。
他告訴記者,焊接時形成的、連接兩個被連接體的接縫,稱為焊縫。“一節動車組的車廂里有近萬個焊縫,每完成一條焊縫,都需要經過焊接參數、焊接電流、焊接電壓、焊接速度、焊道布局等多道工序的反復試驗,焊后經過外觀檢驗、射線檢驗、超聲檢驗,此后還要進行拉伸、彎曲、硬度、疲勞、應力等破壞性檢驗,最終形成焊接工藝規程,進入生產階段。”
對何建英來說,這些焊縫有著豐富的語言、漂亮的肌理,既是他最大的敵人,又是他最好的朋友,終其一生,他都與一個又一個的焊縫不斷地進行“對視”與“對話”,對它們一絲一毫的變化了然于胸。
這些年來與何建英并肩進行工藝技術攻關協作的路浩博士說,經過在焊接技術上數十年如一日的打磨,何建英練成了不少絕活。“焊接時,焊絲要融化成液滴,一滴滴地過渡到熔池凝固,在此過程中,速度快了不行,慢了也不行,要憑借多年的經驗和觀察力,確定最佳工藝窗口。技術一般的普通焊工,少的要花幾個小時,多的要花幾天時間,才能做到這一點,何建英經常是幾分鐘就能解決。”
在 “何建英焊接工作室”對面,次第排列著一二十個外部涂成綠色、封閉獨立的焊接工位,這是何建英培養徒弟的小型試驗廠。在其中一個工位里,有位剛出校門的小伙子正在專注地練習焊接技術,手到處,火星四濺。說起何建英這位手把手教授自己的“大師”,小伙子一臉的敬佩:“干好焊接這個活,手眼的配合要天衣無縫。眼睛要觀察電弧,手要控制熔池,必須同時完成,一旦控制不好,就會出現質量缺陷。何工不僅技藝超群,而且有超常的聽力,別人正在進行氣體保護焊接的時候,電流、電弧、電壓的匹配是否合適,他往往走一圈就能憑聽力判斷出來。”
“師帶徒”這一工匠傳統,數十年來一直在中車青島四方股份公司一代又一代地因循沿襲,何建英就是名師帶高徒的佼佼者。該公司副總經理王成龍向記者介紹,中車青島四方股份公司在技術隊伍中,設置了專家、資深專家、首席專家等多個層級的發展晉升通道,一名剛進廠的一線工人要成長為專家,“師帶徒”的作用極其重要。而作為技能大師的何建英,至今已通過“師帶徒”培訓,幫助上千人次順利取得了國際焊工證。
對待每一個徒弟,何建英都像是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既慈愛又嚴苛,由他手把手調教出來的員工,曾在青島市技能大賽中一次五人進入焊接項目前十名。這些優秀焊工和中車青島四方股份公司其他優秀工人一起,成為企業馳騁國際市場最為堅實的后盾。
“青島工匠”征集方式
1、網站。登錄青島日報官方網站青報網(www.dai-lyqd.com),點擊《發現您身邊的“青島工匠”》專題頁,上傳“青島工匠”線索和故事。
2、微信。關注“青島日報”微信公眾號(qddaily),回復“青島工匠”線索和故事。
3、微博。編寫#發現您身邊的青島工匠#+“青島工匠”線索故事,并@青島日報官方微博。
[編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