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到棧橋的游客會發現,棧橋回瀾閣已被藍色圍擋擋住。3月30日,記者從市南區城管局了解到,回瀾閣修繕工程已經啟動,目前正在搭建腳手架、準備物料,預計將于4月底完成所有修繕工作。預計五一,游客就能游覽修繕一新的回瀾閣。
當天上午,記者在棧橋看到,回瀾閣外圍已經搭起了腳手架,并在回瀾閣周圍加設了一道藍色圍擋。
據了解,回瀾閣于今年1月初移交市南區進行日常管理后,該區城管局組織了市區文物、安監單位,并聘請了消防、文物及建筑等方面的專家,對回瀾閣進行了安全風險評估,并制定了回瀾閣修繕方案。依據對該建筑現場調查、勘測獲得的數據、照片以及對其所存在的殘損情況進行分析,本著“尊重歷史原貌,修舊如舊,原樣恢復”的原則,修繕后將盡可能恢復歷史風貌,延續文物的歷史信息和時代特征。
市南區城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本次修繕內容包括對屋面進行檢修、在徹底清潔地面后對其打封蠟保養、對墻面進行修補粉刷、對屋面梁裂縫進行加固。還將重新整理電路等。
記者了解到,回瀾閣內部具體設計使用仍在調研論證,預計整個修繕工程將于4月底完工,五一期間將以嶄新的面貌與游客見面。
■新聞內存
80多年回瀾閣承載島城記憶
回瀾閣是一個兩樓的亭子,位于棧橋的盡頭,與小青島隔水相望,北端與中山路成一直線相連,被視為青島的重要標志。
1892年,清政府青島駐軍在此搭起了一座鐵木結構以木鋪面的棧橋,長約200米,專供裝卸軍用物資之用。德國侵占青島后,對棧橋加以改建,橋身延長至350米,并在橋上鋪設了輕便鐵軌,專事運輸由德國運來的軍需物資。大港碼頭建成后,棧橋遂向市民開放。
1931年,當時的青島市政府為了適應旅游需求,投資25.8萬元,由德商信利洋行承包重建,將棧橋橋身延長至400米,全部改用水泥鋪面,并設置了排水設備。在橋南端增建半圓形防波堤,堤上新建了一座中國民族風的雙層飛檐八角亭閣,取名“回瀾閣”。
“回瀾閣”匾額上的三個字最初是由原青島市市長沈鴻烈題寫,但在日本第二次占領青島期間,被掠奪到日本,現在牌匾上“回瀾閣”三個字,是1958年時任山東省委第一書記舒同所寫。
回瀾閣亭身為彩色琉璃瓦,亭頂為金黃琉璃瓦,亭內為二層環形廳堂。24根紅漆柱子、閣心的螺旋樓梯,在當時都是前衛設計。
在回瀾閣憑窗眺望,可以全方位地看到美麗的青島灣和周圍的各個景點以及著名建筑。1992年1月16日,青島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回瀾閣曾多年“商業運營”
市南區政府此前發布消息,宣布已經收回了棧橋回瀾閣的使用權。也就是說,棧橋回瀾閣的管理使用權,在經歷了多年的“商業運營”后,終于從一家民營企業手中回到了政府手里。至此,多年來備受詬病的“棧橋4元購物游”成為歷史。
記者曾查閱法院判決書發現:青島市市南區人民法院《青島市美術館與韓某某、陶某占有物返還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2015)南民初字第10333號)顯示,原告青島市美術館為回瀾閣管理方,《回瀾閣運營合作協議》的期限從2009年起至2014年12月31日止。市南法院判決,被告韓某某、被告陶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將回瀾閣騰讓給原告青島市美術館。被告應向原告支付回瀾閣占用費,自2015年1月1日起至實際騰讓之日止,按照80萬元/年計算。(文/半島記者 張同順 實習生 朱夏露 圖/半島記者 孟達)
[編輯:夜樓]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