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開展海葬二十五年 已有萬余逝者魂歸大海

    2016-03-31 09:22:21
    來源:青島日報
    作者:張晉
    責任編輯:光影

    自上周末起,我市進入清明祭掃時段。記者近日走訪市殯儀館和多家公墓發現,傳統祭掃方式逐漸被鮮花祭奠、網絡祭奠等綠色祭掃方式取代,文明祭掃已深入人心,成為社會風尚。

    讓祭奠成為一種美好

    上周末,市殯儀館迎來了清明祭掃首個小高峰。雖然入館人流較平日增多,但并未出現以往館內隨處燒紙、煙霧滿天、破壞環境的情況。進館祭奠逝者的人群中,手持鮮花的多了,大包小包拎著供品燒紙的少了。在館中,即使燒紙的市民也都自發到專門區域祭奠。在文明祭奠區中,更是鮮花伴隨追思,一派莊嚴肅穆。

    市民王先生懷抱一束鮮花,和妻子手拉手入館祭奠去世七年的母親。王先生告訴記者,母親剛去世的兩三年內,自己也是拎著燒紙來給母親“送錢花”。每次和周圍的人一起燒紙,紙灰漫天、煙熏火燎,心里更加難受。現在想開了,每逢清明和春節,自己和妻子都是一捧鮮花寄托哀思。

    此外,網絡祭奠成為遠在他鄉的子女遙寄思念的方式。在微信朋友圈中,遠在美國的市民張敏寫下文章思念親人:“清明節快到了,又想爺爺了,不能回家在您墓前給您獻上一束花、敬上一杯酒,只有遙祝您一切安好……”近年來,市殯儀館在網站上開通了網上追思板塊,有眾多市民于此通過網絡寄托哀思。這些留言中,既有年輕人對逝去父親的懺悔和思念,也有妻子對故去愛人的深情牽掛。在這里,人們可以隨時虛擬在線祭奠和留言,無論遠隔千山萬水,于網絡中尋一方此心安處。

    “市民接受海葬的本身,就是對文明祭奠的認同”,市殯葬協會秘書長楊春水如此評價在島城蔚然成風的海葬。據悉,即將舉行的春季海葬,已有六百余逝者家屬報名。自1991年開展海葬以來,已有11393具故人骨灰魂歸大海。

    市民心態趨向理性

    除了形式多樣且易于接受,文明祭奠為市民所接納,根本在于市民心態的轉變。

    市民黃剛和妻子帶著鮮花和母親生前愛吃的食物到市殯儀館祭奠,結束后,又將祭奠的食物和果皮等裝回袋子,扔到館內的垃圾箱。黃剛說,母親在世時就教育他,父母在時,對父母孝順比身后時大辦特辦要好得多,還跟他叮囑過想要海葬的愿望。“生前盡孝”是黃剛和家人一直記得并秉承的理念,最近,他正和家人商量,想今年實現母親的海葬愿望。

    自上周末起,百齡園祭掃人數增多。記者29日上午八點半在利津路長途站發車點看到,流水發向該墓園的班車不間斷。這些祭掃的人群中,手拿鮮花的市民占絕大多數。崔玉秀是其中的一位。她說,以前,自己也是每逢節日燒紙,即使不來墓園,也要在家附近的路上燒。這一兩年來,霧霾越來越嚴重,家人聚在一起時,經常討論霧霾天氣造成的困擾。今年春節時,一家人決定,今年只買鮮花不燒紙。

    今年是毛澤東帶頭簽名倡議火葬六十年。楊春水說,隨著殯葬改革推進和文明祭掃的普及,近三年來,我市文明祭掃情況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市民尤其是市區居民,認識到傳統燒紙給環境帶來的危害,逐漸認可并接受了文明祭掃方式。

    文明祭掃入心踐行

    長期以來,或因消費主義的橫行,或出于拜金觀念的喧囂,也伴隨封建迷信的色彩,祭掃常常過度注重形式而忽略精神蘊涵,由此,不文明祭掃行為長久不絕。

    如何轉變?島城殯葬改革的一些做法切實起到了作用——

    1999年,青島第五公墓改建成為福寧園,與仙鶴陵同為我市在全國率先建設和發展生態墓園的試點,2011年被民政部命名為首批全國殯葬改革示范五個公墓之一。30日,記者在福寧園看到,墓碑掩映在綠植中,整個墓園為綠色環繞,專門為逝者所作的《安魂頌》、《歸來歌》循環播放,整個墓園的建設既讓逝者入土為安,又使生者心理得到慰藉。負責人張元華說,公墓自建成起便規定不燒紙、不燒香,文明祭掃。開始的幾年家屬不理解,但是通過公墓文化氛圍的營造,市民完全接受并肯定了這種方式。

    1991年,我市開始實行海葬。到去年年底,我市共舉辦骨灰撒?;顒?2次,11393具故人骨灰魂歸大海。如按農村傳統墓穴安葬計算,直接節約土地170多畝。每逢海葬,公祭儀式肅穆,親屬攜鮮花于海上送逝者最后一程,整個儀式與自然一體。

    市殯儀館多年來以鮮花換燒紙的形式引導市民文明祭掃。每逢清明節,館內員工與大學生志愿者一起勸阻帶燒紙的市民換成鮮花祭奠逝者。從開始的拒絕到如今的自覺換鮮花,越來越多的逝者親屬接受了這一方式。

    清明祭掃最高峰在本周末將出現。據介紹,市殯儀館今年還會繼續實行鮮花換燒紙活動,并倡導市民通過敬獻鮮花、網上祭奠、踏青遙祭等方式緬懷親人,過一個環保、節儉、文明、低碳的清明節。

    [編輯:光影]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6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