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即墨石頭村有600年歷史 院墻房子都是石頭建造

    2016-05-15 10:59:20
    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宋祖鋒
    責任編輯:光影
    即墨有個石頭村,600年了,院墻房子都是石頭的
    \
    \
    \

    在即墨鰲山衛街道公母石村,從明永樂時建村至今已經有600年歷史。因為村子三面環山古人建村時就地取材用石頭建造房屋院落。如今,歷經幾百年風雨洗禮,目前村里還保存有30余處古院落遺跡,一些院墻仍非常堅固。目前,當地正將對古院落遺跡進行保護傳承。

    歷經數百年石墻仍非常堅固

    “這處用石頭壘砌的院墻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歷經風雨滄桑至今仍保存完好。”13日上午,在即墨鰲山衛街道公母石村,70歲的村民周崇大指著自家門前一處石頭墻說,從他記事起,這處院墻就已經存在了,期間也沒有經過翻修加固如今仍非常牢靠。周崇大說,他小的時候就聽村里的長輩們說起,這些院墻就已經存在數百年仍矗立不倒。因為當地三面環山,附近花崗巖石材非常豐富,古人們就地取材,將山上的石材鑿下后在稍作加工,最后用來建造房屋、院墻、臺階和石橋等。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用石頭壘砌的院墻嚴絲合縫,每塊石頭之間縫隙之間用黃土粘合,墻基部分至今仍非常堅固牢靠。據村里一些老人介紹,村里有許多處用石頭砌成的古老院墻,因為年代久遠,具體建設時間無人考究,大家只能憑記憶以及長輩的訴說中得知這些保留完好的古院墻至少得有四五百年的歷史。

    據公母石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他們村至少保存有30處用石頭壘砌的古院墻遺址和石橋遺跡,其中有10處保存相對完整,還有一些房屋因為經過人為修葺,經過不同時期的房屋建筑文化風格變化,幾百年前的的古建筑風格早已改變,但是一些古院墻卻保存完好,仍能體現當初幾百年前的古建筑風格。

    \
    \
    \

    建筑手藝傳承至今

    公母石村位于鰲山衛街道西南4公里處,據記載,在明永樂時(1403~1424),一戶周姓從云南遷來此地,因為在村西山上有雙石矗立,一似老嫗,一似老翁,稱公母石,因此該村以石名村名。因為年代久遠,現在村民都不能詳細說出這些古院墻的具體建造時間,但是當地用石頭建造房屋的風格以及建筑手藝卻代代相傳。

    據當地村民介紹,一直到上世紀8、90年代,他們村民在建造房屋時,仍在從附近的山上鑿下石頭做地基,然后在地基上再壘砌上三層高約1米的石頭,最后再用磚塊逐層加高建成房屋,如今雖然當地新建的房屋都是用混凝土磚塊建造而成,但當地村民們對開山鑿石建造房屋的手藝傳承至今。

    “我年輕時就跟隨長輩學習上山鑿石頭蓋房子,成天和石頭打交道。”91歲的村民周一免說,他家門前也有一處古院墻,但是歷經風雨洗禮后有一部分已經坍塌,他親自動手將原先坍塌的石塊再堆壘成墻恢復了原先古面貌,經過幾十年如今屹立不倒。

    \
    \

    村民自覺保護古院落遺跡

    如今在公母石村里居住著100多戶村民,村民們對古院落遺跡非常注重保護。“雖然現在一些遺跡已經看不出原先的面貌,但是我們對一些古石塊收存保護,用于恢復一些古院落遺跡的面貌。”公母石村村委相關負責人說,現在村里至今保存最長的一處古院墻有20多米長,5米多高,建造院墻用的石材都是古人取自附近的山上,然后再用手工開鑿建成。期間,也有部分院落遺跡坍塌但是村里又很快用原先石塊加以修復,就是為了能讓幾百年的歷史遺跡能夠得到保護,并將古石院落的歷史文化得以傳承。

    據即墨市博物館專家介紹,公母石村建村600多年歷史,石院落遺存從明清延續至今,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延續,當地下一步將對古院落遺跡進行保護。

    \
    \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記者 宋祖鋒

    [編輯:光影]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6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