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忠闊為“媽媽”戴好支架后,慢慢扶著她站起,進行行走訓練。
23日的青島陰雨連綿,癱瘓在床的董惠芬從腰部到腳趾都感受到難忍的酸痛。守在床邊的“兒子”郝忠闊見狀趕緊給“媽媽”推拿緩解疼痛。七年前,即將結婚的女友因病突然去世,郝忠闊從準女婿變成了好兒子,毅然承擔起照顧女友父母的責任,為失去女兒的二老續寫了生命中的牽掛。即便媽媽董惠芬因病癱瘓、治療花費不菲,郝忠闊依然不離不棄。在他的精心照顧下,媽媽的身體正在奇跡般地好轉。
郝忠闊為董惠芬做腿部按摩。
未婚妻不幸離世,他堅持送飯一年多
對岳父母這般孝順,熟悉郝忠闊的人都不覺得意外。今年36歲的郝忠闊老家在菏澤鄆城縣張集鄉黃樓村,從小愛好武術,總想著“行俠仗義”。1995年郝忠闊參軍,入伍第二年他所在部隊奉命長江抗洪搶險,他在洪流中奮不顧身救下一位老太太。
1999年復員后,郝忠闊來到青島打工,2007年開起推拿按摩店。董惠芬的奶奶經常去做推拿。熟悉之后,奶奶看好這個小伙子,把重孫女(董惠芬的女兒)介紹給他。二人情投意合,很快相戀。不料兩年后,就在他們婚期前三個月,女友突發心臟病離世。郝忠闊悲痛之余,也牽掛著早已改口稱“爸爸媽媽”的岳父母。
董惠芬的奶奶之后不久也離世了。當時董惠芬長年從事海洋科考的丈夫張敏強出差回不了家,兩位親人接連離去,讓她天天以淚洗面,不吃不睡,拒絕見人。“人活著總要有些牽掛,也需要被人牽掛。當時女兒走了,我覺得活著也沒什么意思了。”直到現在,說起女兒,董惠芬還有些哽咽。
未婚妻去世后,擔心獨自在家的董惠芬出狀況,郝忠闊每天都上門看看,隔著門窗敲幾下,聽見里面有動靜才放心。“媽媽不愿見我,我就每天都買了飯放在門口或窗臺。”那時,董惠芬看見郝忠闊就想起女兒,經常趕他走,沒什么好臉色。但郝忠闊還是堅持去,一年多之后,董惠芬才接受這個“兒子”的照顧。
“女友走了,爸爸媽媽沒了孩子,我覺得自己不能退出這個家。一開始是怕媽媽想不開,后來就養成習慣了,現在媽媽也把我當成親兒子,我去媽媽家就跟去自己家一樣。”郝忠闊說。
失去女兒后,董惠芬在朋友的建議下找了一份工作,想讓自己忙碌起來,緩解心里的傷痛。丈夫出差科考長時間不在家的時候,董惠芬有大小事兒都得找郝忠闊幫忙。無論什么時候,只要她一個電話,郝忠闊都會及時趕到。[編輯:光影]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