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的演出市場,以往是被演出商們詬病的,但僅僅是幾年的時間已經轉變為香餑餑,這并非妄言,網絡票務商“微票兒”的負責人侯方宇告訴記者,現如今一線明星的商演,在其排定演出計劃時,大多選擇青島一站,比較起來青島甚至比近鄰濟南更為受寵,一方面是因為青島的GDP排名山東第一、在全國同等城市也比較靠前,另一方面也是粉絲經濟的迅猛發展,兩者催生了現如今青島演出市場的繁榮景象。
意識養成
粉絲基礎決定演出票房
雖然岳云鵬的演出門票三小時告罄的銷售成績令人驚嘆,但這并不算是青島演出史上的新紀錄,截至今日,這一票房紀錄的保持者仍是李宇春,她于2013年在青島舉行了whyme個人演唱會,演出門票69秒搶購一空的紀錄尚無人能破。
二者相較,如果說李宇春的票房紀錄是先知先覺式地爆發,那么岳云鵬的銷售則呈現出后知后覺的特征。侯方宇至今還記得李宇春個唱開票前的瘋狂,“那時候的‘玉米’只能用狂熱來形容,在演唱會的消息敲定后,我每天都能接到‘玉米’們的問詢電話,何時開票,在哪能買到最好的座位,都是他們關心的問題,他們對于李宇春演唱會是守株待兔式地蹲守,不論是網絡渠道,還是各個售票點,均有‘玉米’的身影,所以開票那一刻的集中爆發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岳云鵬的票房銷售則與之不同,沒有太多的宣傳,甚至連開票時間知道的人也不太多,悄無聲息地票就賣沒了,以至于很多人在售罄后的幾個星期后還在打聽在哪能買到岳云鵬的相聲專場。這說明什么?侯方宇認為,岳云鵬的這種火,是深入人心的,只要演出的時間、地點合適,還是有大把粉絲愿意為之貢獻票房。“以前流行的是饑餓營銷,現如今是真正進入到了口碑營銷時代,粉絲基礎決定演出票房。”
愛憎分明
營銷渠道更加多樣
伴隨著粉絲經濟的崛起,為演出商們帶來最為明顯的變化則是營銷渠道的變更,“圈子營銷”一直是明星藝人大型商演不能忽視的一環,“以前是在粉絲后援會、qq群、貼吧里發消息,現如今則有了更多的網絡渠道,并且伴隨著大家消費意識的養成,無需再像以前那樣大費周折去做推廣了”,業內人士分析說,粉絲經濟是帶有情感基礎的營銷,這種基礎會帶來非常好的票房成績,無需多言。
但正所謂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粉絲經濟又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特性,他們對某一位明星藝人的喜好是愛憎分明的:喜歡,則不惜一切代價為真愛買單;不喜歡,則漠視到自動忽略,這種喜好不會因為外界影響而有所改變,“比如說最近一兩個月,大家都在談論陳奕迅和岳云鵬,而其實緊隨他們其后的演唱會也有,但是談論的人就不多,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明星的人氣。”許多明星在行外人看起來,好像人氣也很高,但真正做起個唱來難度卻很大,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鐵粉”的數量級還不夠,這樣的明星即使強行推廣也要困難得多,“以前多花宣傳費做推廣,或許會把票房推上去,但是這一招在粉絲經濟面前已經失靈了,他們有著自我的堅持,兩極分化特別嚴重,即便有演出商大手筆的投入200萬做宣傳,收回的成效或許只有30萬,這種性價比不高的事情肯定是沒人會做了,所以說,根據粉絲需求細化營銷,只能在劇場辦的,就不要硬撐到體育場,明確定位,也是對當下演出商的一大考量標準。”
【粉絲言說粉絲經濟】
Jay迷十年,一起成長
出場人物:綺綺,幼兒園老師,90后
最近一段時間,讓綺綺坐立難安的一件事情就是9月份在青島舉行的周杰倫個唱何時開票,如何在第一時間能夠搶到最好的vip席位,哪怕只是演唱會上的短短幾個小時,可以親近這位已經喜歡了十年的偶像。
綺綺回憶說,自己從上初中的時候就開始喜歡周杰倫了,那時候情竇初開,周杰倫寫的《星晴》《簡單愛》仿佛唱出她的心事,每一天都要聽著他的歌才能入眠,最為夸張的是寫作文,必須得聽著周杰倫的歌才能寫出來,否則根本沒戲,而有關周杰倫的一切周邊都是收藏重點。“那時候,自己還是學生,別說去聽演唱會了,就是把周杰倫的專輯買全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綺綺說,我爸媽不支持我追星,所以只能平日里省吃儉用,一天省下一兩塊錢攢起來,為的就是在周杰倫每年發片的時候能夠第一時間收入囊中。綺綺說,自己并不是特別瘋狂的歌迷,但是周杰倫在青島的每一次演唱會她都會想盡辦法去現場,“2010年的那次演唱會,當天8點的演出,直到下午4點我才求爺爺告奶奶地買到一張票,在此之前我已經想好了,如果買不到票,我就拿著小馬扎、帶著mp3坐到體育場門口,在最近的距離去感受周杰倫。”
綺綺說,很多人都覺得追星是盲目的、瘋狂的一件事情,但她并不這么認為,“我只是單純地喜歡他的音樂,還有他的生活態度,從不人云亦云,他也曾有過年少不羈、輕狂的時候,但是現如今他也會為女兒寫下《前世情人》這種充滿柔情的歌曲,伴隨著他的音樂,一起去成長、去成熟,有什么不可以嗎?”
全力追愛,永不言悔
出場人物:皮皮,鋼琴老師,80后
從2013年開始,張智霖在澳門的個唱、廣州的個唱,以及今年8月份即將在上海舉行的個唱上,都會見到皮皮的身影,每次買的都是最前排的vip門票,再算上機票、住宿,以及停課,每一次的追星成本都不低。但在皮皮看來,這都不是事兒,“我不是那種失去理智的腦殘粉兒,作為一名鐵桿粉絲去支持偶像的演唱會,是最為正常的喜歡。這種喜歡,或許我爸媽那個年紀的人理解不了,他們認為我都三十好幾了,有老公、有孩子,撇家舍業地去追星有些過分,但是我問過我的學生們,他們卻覺得我這個老師很可愛,很新潮,是充滿著年輕活力的一種體現。我也會鼓勵我的學生們要有自己的偶像,長大了有機會也去現場聽演唱會,跟愛好相同的人在一起的感覺是很美妙的。”
張智霖的粵語歌居多,因此演唱會大多在南方城市舉行,一直無緣在青島開唱,這是皮皮感覺最為遺憾的地方,“據我所知,青島張智霖的鐵粉非常多,每次我們都會集結一大幫人趕赴張智霖開唱的城市,為共同的偶像所守候。”
作為一名鋼琴老師,整天與古典音樂為伴,皮皮并不覺得追愛張智霖是一件跌份的事情,“我喜歡張智霖,就像是喜歡郎朗一樣,他們都是各自領域里的大明星,他們的光彩讓我們的崇拜也變得驕傲,收獲的歡喜遠遠大于付出的成本。”
本版撰稿 記者 周潔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