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青島公交集團獲悉,經過公交營運大數據分析和客流調查,明天起,公交集團將在5路、7路、21路、32路、206路、232路、303路、308路、362路、368路共10條公交線路上開通“互聯網+公交快車”,每日發出公交快車16個車次,減少經停站點,為市民早晚高峰時間出行提供便利。據統計,從去年8月份至今,公交集團相繼開通46條“公交快車”線路。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徐美中
舉措
明起十條線路加開快車
“由于受‘南工北宿’城市發展形態影響,高峰公交客流南北向潮汐式特征尤為明顯。之前,公交集團已經在3路、363路、502路等南北線路開通了‘公交快車’。”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說,此次開通的10條互聯網快車線路有10條:5路、7路、21路、32路、206路、232路、303路、308路、362路、368路。
公交市北公司經理管恩軍告訴記者,5路線從勝利橋發往火車站,不少乘客從勝利橋、北嶺等地乘坐公交車到臺東,高峰時段雖然車已經滿了,但按照規定必須每站都停車,影響了車輛運行速度。“一車人都到一個目的地下車,如果減少中間站點,車輛運行便能快起來,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市民放下私家車,從而減輕道路擁堵情況。 ”管恩軍說。
效率
減少站點車速提高二成
公交集團工作人員介紹,“互聯網+公交快車”是利用現有的公交線路,通過互聯網出行數據分析,在早晚高峰時段采取定時、定點發車,減少停車站點,縮短出行時間,為高峰出行的乘客提供方便、快捷、經濟的新的公交運營模式。
為了滿足高峰時間乘客的乘車需求,從去年8月份開始,公交集團相繼在36條公交線路推出多種運行模式的“公交快車”,這些線路每天早晚高峰時段發 “快車”77個車次,日均客運量達到6000余人次,同比速度提升18.9%,節省時間15.24%,受到早晚高峰時間出行乘客的青睞。記者統計發現,10條快車線平均減少了十幾個站點,每天早晚高峰時段定時發車,既方便市民按照時間乘坐,也有利于給公交車“提速”。以5路車為例,全程21個站點,而快車只有11個站點,減少的10個站點都是早晚高峰時段道路較為擁堵的區域。公交市南公司的7路線,全程同樣21個站點,是串通南北的大線路,減少10個站點后,早晚高峰往返南北預計將提速15分鐘左右。
數據
連續3年公交客流遞減
“青島公交集團大數據觀察并分析公交2010年至2015年客流,發現公交出行數據的規律性變化,在2012年的客運量達到峰值后,自2013年開始進入下跌通道,已經連續3年呈遞減趨勢。無論是年度總體數據、時段局部數據,還是節點數據,已經顯示青島公交出行客運量的峰落趨勢。 ”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說,沿海區域客流雖維持高位,但運量降幅較大,而城陽等新區客流相對平穩且略有上升。
“在影響公交出行變化的多種要素中,公交有效運營、道路擁堵以及公交專用道是其中的3個關鍵要素,貫通連接的公交專用道可以為‘公交快車’的運行提供有力支持。方便、快捷的公交,才能吸引更多人出行時優選公交,為緩解城市交通擁堵作出貢獻。 ”
分析
六成客流在高峰時段
來自公交集團的數據顯示,在主城沿海區域,該集團所屬市南、嶗山、隧道公司單線日均客運量12000余人次;在主城中部區域,市北、李滄公司單線日均客運量11100余人次;在主城新城區域,城陽公司單線日均客運量5850余人次。青島公交出行區域量沿海下降大于非沿海區域,非沿海區域有增有降,呈現不穩定、不平衡狀態。此外,“南工北宿”城市發展形態影響,高峰客流潮汐式特征尤為明顯。在最擁擠的1路、363路、374路等10條公交線路,高峰流量達1.5至2萬人次,且為單向高密度客流。據測算,在高峰時段,公交運營時間占總時間的60%、客流量占總客運量的60%、出行一次到達率占出行總量60%以上。面對“3個60%”疊加形成的高峰公交出行新需求,傳統公交“站站停”模式的單一供給方式和滯后響應速度不能適應新的情況,并掩蓋了其他剛性需求和彈性選擇。青島公交出行方式變化期待 “直達+換乘+循環+N”多元出行模式的破解。
直達式:指由始發站到終點站,一站式服務,中途不停靠;■兩站直達式:指由始發站發車,中途停靠1個站點,再直達終點站;■跳躍式:指根據客流集中站點,由始發站發車,中途停靠少數幾個站點,行至終點站;■直達+逐停式:指由始發站發車,一站式直達中途某站點,然后逢站必停,到達終點站;■逐停+直達式:是指由始發站發車,逢站必停,到達中途某站點后,一站式到達終點站。
[編輯:亞麥]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