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上午,市環保局和市潛水協會的10多名潛水志愿者一道,在第三海水浴場進行海底清潔活動。來自島城各個環保公益組織的志愿者和熱心市民,則在沙灘清撿垃圾。下海1個多小時后,“蛙人”并沒有“滿載而歸”,僅撿到少量垃圾。有潛水員表示,隨著社會各界環保意識的增強,現在海底比以前干凈多了。
據青島市環保局宣教中心副主任李榮介紹,清潔海洋的活動已經連續組織了好多年,以往只是清潔海灘的垃圾,近兩年開始把范圍擴大到整個近海海域。李榮表示,游客留在沙灘上的啤酒瓶、燒烤的竹簽鐵簽、罐頭盒和食品袋等垃圾若是被海水帶入海里,將對游泳愛好者或游客造成人身傷害。此外,許多海洋生物易把塑料制品吞食,但塑料制品在動物體內無法消化和分解,造成海洋生物健康受損甚至死亡,會影響海洋生態系統的平衡。同時,垃圾入海也可能會引起海水水質惡化。
由于需要下海清理垃圾,本次清潔活動吸引了很多島城“蛙人”出動。市潛水協會秘書長張連玉介紹,島城幾大海水浴場都比較適合開展潛水活動,平時市潛水協會也會組織潛水俱樂部的志愿者,在島城幾大浴場開展海底清潔活動,相比其他浴場,第三海水浴場的礁石較多,礁石間的縫隙更容易留存各類垃圾。
據了解,潛水員要克服水壓對身體的影響,還要背負20公斤的氧氣筒、綁上10公斤左右的鉛塊,再加上其他潛水裝備,40公斤左右的負擔需要很強的腰腹力量來支撐。所以,此次下海撿拾垃圾的潛水愛好者都是經驗豐富的 “老蛙人”。一位潛水員告訴記者:“今天最深潛入了水下5米,受洋流的影響,這也是垃圾比較多的地方。”但記者看到,他隨身攜帶的網兜里,情理上來的垃圾并不多,多是飲料瓶、塑料袋、食品袋等,其他幾位相繼上岸的“蛙人”也都“收獲寥寥”。
除了潛水協會的會員,本次活動還吸引了高校環保志愿者及眾多熱衷環保的普通市民參與。市民滕女士專門從網上購買了撿垃圾的工具,早上8點多就提前來到第三海水浴場。據滕女士介紹,她平時就經常去家附近的浮山上撿垃圾,聽說有清潔海洋的活動就來參加了。滕女士說:“海洋是青島的門面,‘愛護環境人人有責’不應該只是一句口號,每個人都應該真正行動起來。”
(半島記者 付曉曉)
[編輯:帛幼]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