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贊!世界最大濱海有孔蟲雕塑展示和科普基地落戶西海岸
3月24日,鄭守儀院士有孔蟲雕塑捐贈儀式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同時為“顆石藻”雕塑命名揭牌。據悉,青島西海岸新區將以此建設青島海洋有孔蟲雕塑園。該雕塑園全部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濱海有孔蟲雕塑展示和科普基地。
根據捐贈意向,鄭守儀院士將向青島西海岸新區捐贈數十座有孔蟲雕塑,并提供約200套有孔蟲模型的使用權。目前,鄭守儀院士已在該區城市陽臺景區先期無償捐贈了35座有孔蟲雕塑,包括兩座世界上罕見的海洋單細胞植物“顆石藻”,其中一座以比拉爾.哈克博士的姓氏命名。未來,鄭守儀院士還將動員其海外親友,陸續向新區捐贈8-10座有孔蟲雕塑。
據介紹,有孔蟲是一種帶殼的海生單細胞動物,距今已經有5億多年歷史,個體一般在1毫米左右,因房室間有“口孔”相通而得名,古今種類達4萬余種,現生種類約6000余種。有孔蟲的“遺骸”層層覆蓋了世界上三分之一的深海平原,作為指標化石被廣泛應用于生物地層、古海洋、古氣候,特別是石油等沉積礦藏的勘探和開發研究。同時,有孔蟲也是重要的環境指示生物,被廣泛應用于諸多科研領域,被科學家們稱為“大海里的小巨人”。作為現代海洋科技的重要學科,有孔蟲研究對認識海洋、研究海洋、探索海洋、保護海洋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鄭守儀院士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是國際著名的有孔蟲研究專家,在中科院海洋所開創并發展了我國現代有孔蟲研究,長期從事中國各海域現代有孔蟲的分類及生態研究,獲得國際有孔蟲研究最高獎“庫什曼獎”。比拉爾.哈克博士是國際著名的海洋地質學家和海洋微體古生物學家,是我國改革開放后首批來訪的美國學者,致力于海洋微體古生物學、海洋地質、古氣候、海平面等研究。
半島記者全媒體記者 周晉華 通訊員 張濤 王建華 報道
[編輯:帛幼]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