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兩單位入選省非遺示范基地 制發手藝獲傳承保護

    2018-01-15 16:57:09
    責任編輯:芃芃

    原標題:青島兩單位入選省非遺示范基地,制發手藝獲傳承保護

    日前,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名單公布,全省37個單位上榜,即墨即發集團有限公司(春寶發制品傳統制作工藝)、青島國華工藝品有限公司(即墨花邊傳統手工技藝)兩家非遺保護單位入選。也是青島地區唯一上榜的兩家項目單位。

    “即發集團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能夠更好地傳承保護發制品傳統技藝,也讓中國傳統文化得以更好地弘揚。”即發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據悉,發制品是由古代的假發假髻發飾文化衍生而來,興于春秋時期,盛于清末及現當代。1898年,德國強占膠澳,青島先后被辟為商埠,即墨的制發藝人紛紛到青島口岸尋找新的商機。即墨藍村的檔發制作藝人朱國松,創造了用人發手工結網的技藝,制作發網因而興隆一時,當時即墨藍村、魯家埠、索戈莊一帶的家庭婦女幾乎個個結發網。解放初期,即墨的發制品以二十幾個品種和白、黑、棕、黃等十幾種顏色著稱于世。其中用姓氏命名的“劉家假發”和“朱牌發網”譽滿國內外市場。

    \

    1955年,即墨把生產檔發、發網的多家頭發繩業社合并成為“石泉頭頭發繩業社”,這便是即發集團的前身。1963年,即墨發制品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陳玉蘭進入即墨發制品廠,她師從“劉家假發”的四代傳人劉成池和“朱牌發網”的三代傳人朱作領。為不讓這千年技藝失傳,她刻苦學藝,認真執行工藝流程,很快掌握了制作要領。在傳承過程中,她積極倡導以優質人發及人造發為原料,在選料方面嚴格要求,采用摘發、水洗、疏拉、吃酸等10多道處理工藝來確保原材料的高品質。

    近年來,即發不斷致力于發制品等傳統產業的發展,經過歷代師傅的不斷總結與改進,以師徒相傳的方式流傳至今,并已形成一整套流程完備、操作流暢的制作工藝。2016年4月,即發春寶發制品傳統制作工藝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外,即發集團建立了山東省首家發制品博物館,通過博物館的建立予以保護、繼承和發展發制品傳統制作工藝。

    據了解,此次公布的單位,填補了即墨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的空白,也是青島地區唯一上榜的兩家項目單位。

    [編輯:芃芃]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8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