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上騷擾電話的通話記錄。
手機上防護軟件攔截騷擾電話的短信提示。
原標題:一天上千通!一寫字樓12名員工突遭電話"轟炸"
近日,在寧夏路一寫字樓內辦公的市民徐女士和同事共有12人被電話騷擾,幾乎每個人在一天之內都要接到幾百個不同的騷擾電話,最近幾天無法通過手機進行正常工作,收到的短信顯示,一名離職的前同事范某某因為借貸問題產生了糾紛,結果他們都跟著倒了霉,但是范某某已經離職聯系不上。對此,他們也只能通過各種手段進行屏蔽,暫時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6月28日上午,記者來到了徐女士的辦公地點,據徐女士的同事孫先生介紹,從6月26日開始,他和他的同事共計12人手機上陸續接到各種各樣的陌生電話,這些陌生電話都是170或者171開頭,地點來自云南、遼寧等地。記者通過孫先生的短信記錄看到,他的手機綠色軟件在6月26日一共屏蔽了368次騷擾電話,在6月27日攔截騷擾電話792次。在另一部手機上,短信顯示在6月27日攔截騷擾呼叫1729次……孫先生說,這只是兩個人的手機號,如果12個人的全部加起來能有數千個騷擾電話,有的同事手機號碼可以通過防護軟件設置騷擾攔截,但是有的無法攔截,結果這幾天手機就無法正常工作,“有時候微信剛打幾個字就有170或者171開頭的電話打進來,接通電話,對方基本不說話,接著就掛掉,我們屏蔽了一個騷擾號碼,但是過一會兒又有另一個號碼打進來,也有人收到短信。”
記者看到,手機上顯示的短信內容為“您的親友范某某以你母親病逝為由,在本公司借款,逾期未還時將你設為緊急聯系人而開啟轟炸模式,什么時候處理什么時候催收,如有問題請聯系電話號碼……”據介紹,范某某確實是之前在這里工作過的員工,已經離職半年多了,并且把之前的同事微信都已拉黑,撥打他以前的電話也是處于關機狀態,現在沒有人能聯系上他,至于對方到底因為什么事情找范某某,是否欠錢,欠了多少錢,以及對方是誰,公司在哪兒,這些詳細情況同事們都不清楚,也沒法聯系上對方,也沒有人敢給對方回復,生怕再受到更多騷擾。
記者隨后也試圖撥打短信來源的電話、對方提供的聯系電話以及范某某的電話,也是處于關機或者無人接聽狀態。
■數據 貸款理財類騷擾電話 去年占比最多
公開資料顯示,相關部門曾于2018年3月發布了《2017年度騷擾、詐騙電話形勢分析報告》,2017年騷擾電話號源超59%由手機端撥出,在騷擾手機號段中186/170/185開頭是騷擾號碼重災區,占比分別為5.99%、5.95%、5.04%。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共收到舉報涉嫌騷擾電話48.13萬件,其中貸款理財類、催收電話類和淫穢色情類舉報信息居前三位,分別占比14.5%、9.4%和7%。截至2018年6月28日下午2點時,記者看到該平臺當天已受理3701條舉報。
尷尬 監管存空白,如何執法存難題
雖然“呼死你”成名已久,但據法律人士介紹,對于已經發生的惡意騷擾事件,很難構成刑罰,很難夠立案。盡管類似于“呼死你”這類軟件不論以何種情形使用均涉嫌違法,雖然侵犯了被叫用戶的生活安寧,但大部分僅僅涉嫌騷擾,只適合進行民事起訴。徐女士也向記者表達了她的無奈:“這些電話只是騷擾,讓我們沒法正常工作,對方沒有詐騙,也沒有恐嚇,我們也不知道應該去哪兒反映,起訴也不知道起訴誰,因為現在也不知道范某某在哪兒,打騷擾電話的人也不知道是誰,起訴都找不到對象。”
據了解,在我國《刑法修正案》規定,對于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中獲得公民個人信息并構成犯罪者從重處罰,加大了對非法出售、提供、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等侵害個人信息的行為打擊力度,強化了信息管理者的安全管理義務。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規定經營者在進行收集或者使用個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及氛圍等相關情況,需向消費者表明且征得其同意,并且不能違背法定或者約定的收集使用要求。《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也規定了收集用戶信息需要經過同意。
業內人士表示,盡管有關于針對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規定,實際上仍然停留在文件形式。具體誰來落實,怎樣處罰,處罰的額度,哪個具體的執法機構進行執法,很難落實到實際的操作層面。
措施 遭遇“呼死你”,到底該如何應對
記者咨詢了移動運營商等了解到,針對移動用戶號碼遭遇電話騷擾的狀況,用戶可以將騷擾電話向運營商舉報,也可以使用軟件進行防護攔截。
據山東川佳律師事務所張寶清律師介紹,目前相關部門很難立即對這種“呼死你”行為進行查處,更多的是需要手機用戶自己預防和制止這些騷擾,例如下載手機安全軟件。通過使用相關安全軟件,設置陌生號碼拒接、響一聲拒接、黑名單等,能一定程度攔截一些騷擾電話。通過聯系運營商,還可以啟用“呼死你”應急防護產品功能。用戶在受到“呼死你”攻擊時,通過營業廳或運營商客服電話,申請開通免費應急通信保障服務。當主叫用戶撥打已激活該服務的用戶時,需根據系統提示音輸入對應按鍵后才能繼續進行通話,否則將無法接通。再就是使用一些應對“呼死你”功能的APP。比如“呼死你盾牌”等,也能夠有效應對“呼死你”騷擾。還可以登錄“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www.12321.cn)進行維權。如果您知道騷擾人是誰且情形較為惡劣的,可在掌握有效證據的情況下向法院起訴,要求相關責任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情節嚴重,仍可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為避免遭遇“呼死你”的惡意騷擾,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市民們要注重個人信息和隱私的保護,妥善保管好身份證、銀行卡號、手機號及其他個人信息,不給有不良動機之人可乘之機。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潘立超報道
[來源:半島都市報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