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康之約】評論:美麗鄉村既要有顏值,又要有氣質
編者按:為推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決打贏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場硬仗,充分展現山東各地各行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籌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有力舉措和顯著成效,由中共山東省委網信辦主辦、齊魯網·閃電新聞承辦的“小康之約”網評作品擂臺賽正式開賽。擂臺賽分為月度賽與總決賽。6月、7月、8月進行月度賽,征集評論文章、短視頻、動漫、H5、創意海報等作品。根據月度賽排名,優秀作品前20名的作者將進入9月份的總決賽。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古詩里的鄉村是自然淳樸的,而如今的中國鄉村更是有了時代之美。近年來,建設美麗宜居鄉村讓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從思緒纏綿的桑梓故土,到綠水青山的美麗家園,建設美麗宜居鄉村順應了百姓對于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讓老百姓有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美麗鄉村人人向往,那美麗鄉村究竟美在何處?真正的美麗鄉村,不僅要有顏值,還要有氣質,只有內外兼修,增顏提質,美麗鄉村才能煥發長久魅力。
美麗鄉村美在“顏值”。如今的鄉村,人居環境可謂舊貌換新顏,到處呈現出整潔亮麗的新面貌、新氣象。道路硬化了、村莊綠化了、街道亮化了,那個曾經下雨泥濘不堪,夜晚黑燈瞎火,垃圾隨意傾倒的鄉村已經成為過去時。道路整潔,河水清澈,綠樹成蔭,這樣優美的環境,不但讓村莊美了,讓村民的心里亮堂了,更為鄉村帶來新氣象,賦予了鄉村發展新活力。有了梧桐樹,才能引來金鳳凰,如今,一些“高顏值”的村莊已經成為網紅景點,自然優美的環境如靚麗的名片,吸引游客從四面八方慕名而來。美麗鄉村把“顏值”變為“價值”,讓良好的人居環境轉化為致富資源,用美景繪就美麗鄉村新圖景。
美麗鄉村美在“氣質”。美麗可以千篇一律,氣質卻是獨一無二。只有顏值與氣質并存,外在與內在兼修,才能讓美麗鄉村不斷“升值”。在美麗鄉村的建設中,容易形成一種“千村一面”的誤區,看似美麗現代,卻丟了鄉土之魂,造成“美則美矣,韻猶未也”的狀況,這種美也注定如曇花一現,無法長久。其實,鄉村美不美,不僅要用環境說話,還要以“氣質”來衡量。換言之,鄉村美麗與否,不僅取決于美化綠化工程、鄉村外在面貌,更要看內在的精神面貌。這種精神面貌形成了每個鄉村獨有的“氣質”,這種氣質是鄉風的淳樸,是文化的沉淀,是歷史的傳承,甚至一座老屋、一棵古樹、一種手藝,都構成一座村莊獨有的氣韻。美麗鄉村的“氣質”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需要傳承、需要堅守、也需要與時俱進的發展。這要求我們在美麗鄉村內在“氣質”的打造上,注重呈現生動鮮活的鄉村特色元素,努力保護傳統的鄉土文化根脈,同時也要賦予美麗鄉村新的時代精神,讓這種獨一無二的氣質,成為美麗鄉村最亮麗的底色。
美麗鄉村,美在顏值,美在氣質,更要美在老百姓心里。優化村莊布局、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一項民心工程,要壓實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責任,牢記初心使命,把好事辦好。美麗鄉村建設要始終將村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貫穿始終,融匯于各個方面,把村民滿不滿意、認不認可作為評價“美不美”的根本標準。只有讓美麗鄉村建設成果更好地惠及村民,只有讓村民發自內心的贊美,美麗鄉村才能美得真切,美得持久。(文/鄒少菲 )
[來源:齊魯網 編輯:芃芃]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