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康之約】評論:傳承沂蒙精神,續寫華彩篇章
編者按:為推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決打贏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場硬仗,充分展現山東各地各行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籌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有力舉措和顯著成效,由中共山東省委網信辦主辦、齊魯網·閃電新聞承辦的“小康之約”網評作品擂臺賽正式開賽。擂臺賽分為月度賽與總決賽。6月、7月、8月進行月度賽,征集評論文章、短視頻、動漫、H5、創意海報等作品。根據月度賽排名,優秀作品前20名的作者將進入9月份的總決賽。
沂蒙精神誕生于齊魯大地抗日戰爭之時,升華于解放戰爭年代,但其意義絕非僅限于歷史。沂蒙精神是紅色革命精神之一,與人所共知的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脈相承。因此,發揚沂蒙精神,就是在發揚黨的優良傳統。
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11月視察山東時指出,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對于新形勢下抓好黨的建設具有重要啟示作用。他的重要論述,將沂蒙精神提升到新高度,是從更深層面對沂蒙精神時代價值的精辟概括,為新時代弘揚和傳承沂蒙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
沂蒙精神是中國精神的一部分,是沂蒙老區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它的感召下,中國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任何能夠傳世的精神,都是歷史文化基因與時代脈搏互動的產物,都有其深刻的價值內涵。沂蒙精神凝心聚力,也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的一部分。
沂蒙精神富含文化價值,《沂蒙山小調》就是沂蒙精神的一部分,社會主義文藝的一個杰出代表,凝聚了抗戰時期軍民的斗爭信念,又匯聚了沂蒙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想往,已成為山東音樂文化乃至中國民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歷經70余年久唱不衰,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中國優秀民歌。
沂蒙精神也是一面鏡子、一把尺子、一劑良藥,有助于我們堅定信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范自己的行為,在諸多方面都有積極意義。用沂蒙精神對照自己、衡量自己并經常反思,就能不忘初心,用不斷賦予新時代內涵的沂蒙精神嚴格要求自己,修正精神坐標,使自己永不偏離正確航線。
總之,沂蒙精神富含精神營養,是愛黨愛軍、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吃苦耐勞、開拓進取、勇往直前、敢于勝利的精神,體現的是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講黨性、講政治,在思想和行動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改革開放,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當下,沂蒙精神隨著隨時代脈搏一起跳動,不斷匯入新的時代內涵,仍是我們砥礪前行的一面巨大風帆。
當年,沂蒙人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信仰毫不動搖,為黨的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就是再苦再累,沂蒙人民也一心向黨,堅信革命一定會成功。而如今,旗幟鮮明地把沂蒙精神作為政治導向,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并代代相傳,就是我們的使命。把沂蒙精神作為強大的精神動力,在續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華彩篇章征途上,追夢的腳步必將更堅定。(文/劉天放)
[來源:齊魯網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