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2020 11/03 18:13
    · 來源 ·
    回瀾聽濤
    · 責編 ·
    光影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市場不會“說謊”、資本“用腳”投票,青島這項投資增幅近50%

    原標題:市場不會“說謊”、資本“用腳”投票,青島這項投資增幅近50%

    疫情沖擊下的2020年,既要保增長保民生,還不能“大水漫灌”貽誤了新舊動能轉換,發展壓力格外艱巨。如今極不平凡的2020年已經進入尾聲,國內各大城市前三季度的經濟數據也已經出爐,青島2.2%的GDP增速好于全省、全國,與寧波、無錫等同梯隊城市處于同一區間,差距甚小、你追我趕,城市競爭仍然激烈。

    不過危機中機遇仍在,正如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在疫情后所言:“危困從來都是創新者的機會。‘危’和‘機’是同一件事的不同側面,重要的是,誰先在困局中看到了未來,誰肯率先改變自己適應未來,誰有能力、有準備引領未來。”

    危機中,利益導向的市場不會“說謊”,資本會自發向優質城市和優質產業聚集。前三季度,青島的民間投資增速高達14%,其中產業類投資增長15.4%,好于全國(-1.5%)全省(2.3%),好于同梯隊的寧波(6.5%)、無錫(9.5%),也好于標兵上海(1.8%)??癸L險能力相對較弱、對市場波動尤為敏感的民間資本在此時加速向青島聚集,更能說明青島的市場信心、青島的市場吸引力。

    如果再細究青島的投資去向,則能發現市場到底看好青島的哪些產業,也能看出青島經濟未來的拉動力量到底來自何方。

    前三季度,青島投資增長最迅猛的產業,正是青島去年以來“頂格”發展的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投資增長49.1%、現代金融服務投資增長42.8%、高端裝備投資增長16.6%。

    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作用主要通過三個途徑來進行:一是通過要素投入帶動經濟增長;二是通過投資帶動經濟結構的調整來推動經濟增長;三是通過投資促使知識存量的增加和技術進步帶動經濟增長。

    無論哪種途徑,其實現路徑都是通過一個個實實在在的項目。

    今年前三季度,青島共有在建項目5683個,同比增加1474個;新開工項目2480個,同比增加533個;引進了粵創微電子產業園、春光里產業資本、美錦氫能源科技產業園、新希望六和、益海嘉里(青島)風味食品應用創新中心等項目752個,總投資達7827.58億元,新增世界500強投資項目19個。

    這是青島新舊動能轉換成果的市場認證。

    1

    “用腳”投票的市場邏輯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很多產業規則、供應鏈、市場格局、商業模式都被改變,但以數字經濟、信息經濟為代表的“四新”經濟,以高技術門檻為代表的“高新”經濟,卻在2020年的危機中屹立不倒,甚至取得較快發展。嗅覺敏銳的資本,也在逐利和避險的雙重需求下,迅速向這些“免疫力”強的產業聚集。

    在后疫情時代,新舊動能轉換就是經濟免疫力,只有更具柔性韌性的“四新”經濟或建起了創新壁壘的“高新”經濟,才能對沖未來供應鏈變動、消費場景轉換、用戶偏好變化帶來的風險。

    由此不難理解為什么資本會選擇青島,會選擇那些產業。

    例如近50%投資增速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是市場對青島相應軟硬件實力的認可。

    作為首批5G試點城市,青島5G基站數量已經超過1.2萬;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已經建立起了15個行業子平臺,覆蓋60個細分行業,聚集3.4億用戶和390多萬家生態資源,成為中國工業互聯網領域唯一獨角獸;《上海·深圳·青島生態共建聯合宣言》的發布,彰顯著青島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地位,吸引感召全球各類工業互聯網、5G、人工智能企業1800多家。

    依托自身工業門類齊全、制造業基礎雄厚的優勢,青島也全力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青島找到場景、落地應用,每季度發布200個“工業賦能”場景和50個“未來城市”場景,鼓勵引導創投風投、社會資本參與全市3000家企業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改造項目;聯合華為、騰訊、科大訊飛、商湯科技等15家頭部企業,發起成立國內首個人工智能產業共同體,開展創業培訓,成立青島市工業互聯網產學研合作聯盟和青島工業互聯網學院,按照市場需求“訂單式”培養專業化人才。

    對于傳統企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青島也拿出財政資金予以扶持,2019年就為全市161家企業安排技術改造綜合獎補資金超過4億元,有效提振企業投資信心。

    有了投資支撐,青島引進了許多優質項目,本土企業也通過技術改造實現了轉型升級,共同培育起了支撐經濟較快恢復發展的市場基礎。目前,北汽整車制造總部基地、華夏基石(中國)企業總部基地、中國中鐵晉魯豫區域總部、大唐網絡青島機器人總部基地、竹云科技北方區總部、科大訊飛山東總部等一批引領性項目已在青島先后落地。青島正在形成“喬木”參天、“灌木”茁壯、“草木”蔥郁的“熱帶雨林”,城市生命力更加旺盛,呈現出生機勃勃的強勁發展勢頭。

    2

    資本加速聚集

    與產業相互成全、相互賦能

    現代金融服務業的投資增長達到42.8%,同樣有跡可循。

    自去年青島舉辦創投風投大會開始,資本力量就不斷向青島聚集。疫情沖擊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2020年,青島承載的國家戰略更加凸顯其市場價值。

    王清憲認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必然是跨越南北、東西互濟、整合多種要素的循環。以金融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具備全產業滲透、廣空間覆蓋、強資源整合的作用,作為東西南北大循環雙節點城市的青島,自然是資本力量參與“雙循環”格局下的資源要素大流動的最佳節點之一,意在通過青島,連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輻射黃河流域乃至更廣闊的北方地區。

    從數據來看,截至9月末,青島在中基協登記的私募基金規模達1000億,管理人同比增長32.5%,增速全國第一,管理私募基金數量同比增長54.1%,管理基金規模同比增長26%。

    資本是逐利的,吸引資本聚集最關鍵的,是要能提供足夠的優質項目、足夠的市場空間,讓資本能夠盈利。青島為什么能夠吸引資本聚集?國家戰略賦予的紅利是宏觀背景,高成長企業的快速涌現是直接原因。

    根據《2019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及2020年新晉獨角獸企業榜單,青島有6家企業進入這兩個榜單,總量位居全國第七。這六家企業分別是:青島日日順物流有限公司、聚好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偉東云教育集團有限公司、海爾卡奧斯物聯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山東能鏈控股有限公司,均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密切相關。而在最新的山東民企百強排行榜中,青島12家企業上榜,較上年增加50%。

    不斷成長的產業企業,為資本不斷增值提供了足夠的市場空間。

    前三季度,青島新登記市場主體26.8萬戶,增長13.5%;截至9月末,青島實有市場主體173.7萬戶,增長15.5%。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醫養健康、現代金融等 13 個新興產業發展較快,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0.1%;網絡銷售保持較高熱度,限上零售業法人企業網絡銷售額增長13.3%;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進出口17.8億元,增長3.4倍。智能制造產品保持快速增長,工業機器人增長34.1%,城市軌道車輛增長38.4%,智能電視增長26.4%。

    3

    投資增長非一日之功

    逆勢之下,青島依然能夠依靠新動能實現經濟的較快恢復發展,這是青島內功的實力,也是一系列新思路、新打法在一年多的實踐中不斷積累的量變質變。青島的頂格戰法,“以會為媒”的平臺思維、生態思維,營造的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加優質高效政務服務環境的“4+1”發展生態,正匯聚起市場主體對青島新一輪城市競爭的信心。

    王清憲說過,一個地方的政府和企業用什么邏輯來干事,是不是用市場的邏輯、資本的邏輯去思考、去做事,是投資者最關注的問題。因為這樣的邏輯最能打動投資者,會讓雙方在一個平臺上對話,產生共同語言??梢哉f,市場化的邏輯是對資本、對市場最大的感召。

    這也正是青島自去年以來一系列大動作的邏輯起點:充分認識市場規律、尊重市場規律、利用市場規律,凡是市場能干的一律交給市場;市場機制還不完善的,政府就去培育市場,而不是替代市場;在市場失靈的領域,政府則更好地補位,在“有所為、有所不為”方面科學把握好“度”。

    青島首創性地在21個經濟社會發展部門分別成立了市場配置促進處,專門研究創新要素配置方式;

    梳理出了100家企業創意方案,建立了領導干部為企業站臺制度,頂格傾聽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海信集團智慧城市建設、青啤集團倍增計劃、偉東集團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等方案,并給予“一對一”精準扶持;

    更注重行業商協會的作用,有序“釋放”一部分政府承擔的社會公共事務,通過政府購買、補貼、獎勵等辦法,鼓勵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

    聘請法律服務中介機構,督促政府依法兌現承諾給企業的各種優惠政策;

    梳理出了13條重點產業鏈,每一條產業鏈都由一位市領導牽頭,帶著相關部門或者區市負責人直接聽投資人、企業家講投資方案,當場回答投資者的問題,提高了青島的協調效率……

    市場不會“說謊”、資本“用腳”投票。

    逆境中更考驗經濟的含金量,更考驗城市的吸引力。青島經濟的底氣,歸根結底就是市場給予的認可,在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感召下,即便“凜冬已至”的2020年,青島也應該有足夠的底氣堅定信心、做好沖刺,這才是青島該有的城市氣質。

    [來源:回瀾聽濤 編輯:光影]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