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我在山的那邊

    原標題:我在山的那邊

    山海相牽 一“璐”有你

    寫在李璐同志《我在山的那邊》前面

    2020年9月2日,李璐同志來到青島,完成隴南市司法局賦予的東西對口協作任務。3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很快到了要說再見的時候。此文是組織給李璐同志的“命題作文”,也是李璐同志來青掛職的體悟。文中,她以白描的手法,清新的筆觸,融情懷、視野、思緒于一體,訴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滋養于筆端,用如詩的散文,寫下了自己的真情實感。收放之間,開合自如,給人以涓涓細流之澈、絲絲春風之暖。雖然,戰友就要走了,雖然,離別就在眼前。但我們堅信,朔風漸起,吹不散東西互鑒;關山相隔,阻不斷山海相牽。當年,王維送別元二時說,“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今天,我們送別李璐時說,“扶搖大鵬展天翼,陽關內外無西東”。再見不是不再相見,而是還會再次見面。祝福遠方的同志,待到春風傳佳訊,我們再相逢。

    青島市司法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 耿克君

    2020年12月1日

    我在山的那邊

    隴南市司法局 李璐

    01

    緣結青島

    我從小生活在連綿起伏的群山里,一抬眼周圍都是大山的身影,哪怕是大學四年外出求學也只是在甘肅的土地上完成了學業。作為山城里長大的孩子,我見過黃牛耕地,沒見過撒網捕魚,見過汽車疾馳,沒見過游艇滑行,見過滾滾黃河,沒見過浩浩大海。我對于大海的印象隔著課本,隔著熒屏,隔著人言,并不真切。所以,我很好奇海天相接處的那一刻,好奇驚濤拍岸時的那一瞬……

    甚是有幸,我能作為隴南遠赴青島跟班學習的學子之一,坐上隴南飛往青島的飛機,去解鎖我對大海的好奇。眼看萬水千山的距離被縮短,浩瀚無垠的大海被拉近,我內心無比激動。終于,我踏上了青島的土地,來到了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在隴南市司法局的對口協作單位青島市司法局開始了為期三個月的學習生活,我和青島的緣分也就此展開。

    02

    青島印象

    到青島的時候正值九月初,我雖沒有趕上老舍筆下五月的青島,但也感受到了康有為評價里“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魅力。

    激動的心情被按捺到周末,我約上老鄉坐上公交車先趕到了棧橋,想一睹“飛閣回瀾”的風姿。棧橋,像長堤一樣直直地探入青島灣深處,橋上人來人往,橋下層層巨浪,夾著腥味的海風拂過臉龐吹散了我們的頭發,潮漲潮落間海邊的礁石上泛起了白色的浪花,還有幾個游人在礁石間玩水。一眼望去,回瀾閣巍峨地佇立在棧橋的最南端,為游人遮陰蔽日。我站在回瀾閣前,望著游艇在海面劃出白色浪花,遠處的小青島與回瀾閣隔海相望,還有一處我不知名的島嶼也在一片朦朧中若隱若現,海天相接處像一幅鬼斧神工的畫,驚濤拍岸時像一首余音繞梁的歌,我想我已沉醉在畫里也在歌里。

    沿著海岸線一路踱步漫無目的,道路寬敞整齊,枝繁葉茂的梧桐使街道兩旁綠樹成蔭。一片沙灘映入眼簾,我們闖入了第一海水浴場,只見好多游客在沙灘上,有人在安然地享受“日光浴”,有人在愉快地打沙灘排球,有人還在海水中暢游,我想我從隴南的秋入了青島的夏。我迅速地脫下鞋子,卷起褲腿,雙腳感受著沙子的溫度,走近海邊,任憑漲落的海水將褲子打濕,極目遠眺,帆船在海平面緩緩搖曳,海天一色的畫面簡直美得一塌糊涂,或許這就是大海的魔力之所在,她總有辦法讓人流連,甚至忘返。

    看過了青島的碧海藍天,當然不能錯過青島的紅瓦綠樹。而最能體現紅瓦綠樹特點的就是八大關。我去八大關是為了秋色,因為大家都說青島的秋天藏在八大關里。八大關有以我國八大著名關隘命名的八條主要大路,每條路都各有特色,還有造型獨特的各國建筑,不過在秋葉泛黃時節,寧武關路的梧桐,嘉峪關路的楓樹,居庸關路的銀杏,才是八大關最美的秋景。紅色的五角楓,黃色的銀杏葉,美得不經意又很自然,滿地的落葉里蘊含著八大關極致的浪漫和詩意。當然在這樣的美景中,少不了紅黃樹葉與各式建筑的相互映襯,漫步在八大關的道路上,每個角落都散發著異域風情,恍然如夢間,以為自己身處異域。

    青島還有條大學路,到處彌漫著文藝氣息,斑駁的樹影、泛黃的樹葉、醒目的紅墻、精致的涂鴉和特色的咖啡館為這條路平添了許多浪漫。老舍先生也曾在這條路周邊生活,期間他還寫下著名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我還走過青島的很多地方,奈何紙短情長描述不完。

    留給我深刻印象的還有青島的飲食文化。青島飲食清淡,沒有復雜的佐料,烹飪方式簡單。一盤清炒蛤蜊(gala),一扎鮮啤,就可以讓青島人愜意許久。剛開始,對于習慣“重口味”的我來說當真有些不適應,但時間久了以后,我也慢慢喜歡上了食物的本真味道,簡單又純粹。

    03

    取經青島

    中央中西部對口協作的決定,讓青島隴南原本兩個有點陌生的城市越發親密和熟悉。為解放思想,開拓視野,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我們積極響應黨和政府號召,奔赴青島這個中國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求思路求突破。青島作為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中心和港口城市,是眾多人才追求和向往的福地。當我的雙眼掃到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紅瓦綠樹的各式建筑,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和蓬勃發展的品牌企業時,當我的腳步踏過青島古鎮口融合創新區,海軍公園,青島大學法學院和青島商標品牌云基地時,我才明白人不僅要學習大山的沉穩和厚重,還要學習大海的胸襟和氣魄,不能把視野局限在方圓之內,分寸之間。

    人才是一個地方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正是他們勇立潮頭為青島的發展貢獻了力量。他們從浩瀚大海里汲取了智慧,他們從齊魯文化里得到了傳承,他們從五四精神里受到了鼓舞,他們視野開闊、思維活躍、勤于思考、砥礪奮斗,他們就像青島土地上不熄的星火。隴南從來不缺脫貧攻堅的信心,也不缺豐富的資源優勢,隴南需要能打開思路的一?;鸱N。“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有一?;鸱N被帶到隴南,那么隴南必將煥然一新。

    04

    寫在最后

    第一次在甘肅以外的地方生活這么久,回家的日子越近,思鄉的情緒越重,我才發現在這之前從未讀懂過“鄉愁”……而我排解鄉愁的方式是打向隴南的一通通電話或是在青島街頭與老鄉尋到的一頓火鍋……似乎嘗到了辣,就像回到了家……

    [來源:青島司法 編輯:李源菁]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0 12/08 10:30
    · 來源 ·
    青島司法
    · 責編 ·
    李源菁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