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2020 12/08 16:49
    · 來源 ·
    大眾日報
    · 責編 ·
    伏儀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積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三論學習貫徹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精神

    原標題:積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三論學習貫徹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精神

    積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

    ——三論學習貫徹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精神

    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體會議,把“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作為“十四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基本要求之一,并在《建議》中進一步作出具體部署。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就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深刻理解和把握新發展格局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主動作為、創新求變,率先探索有利于促進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戰略謀劃。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是被動應對,而是主動作為;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長期戰略;不是封閉循環,而是開放雙贏;不是地方小循環,而是全國大循環。山東是經濟大省、人口大省,產業門類齊全,市場空間廣闊,擁有毗鄰日韓、陸海統籌等區位優勢,有條件、有責任成為國內大循環的戰略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省消費率不高、內需潛力還有巨大挖掘空間,產業鏈堵點、供應鏈斷點、“卡脖子”環節還有不少,資源要素流動仍面臨不同程度阻礙,融入新發展格局還有不少必須邁過的坎。全省各級各部門一定要立足山東、面向全國、放眼世界,找準自身位置,把握有利條件、比較優勢和發展機遇,找出矛盾問題、制約因素和短板弱項,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來統籌推進“十四五”發展,努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扛起山東擔當、貢獻山東力量。

    積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必須牢牢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堅定不移擴消費、強投資、優供給。擴大內需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進一步激發經濟活力、積蓄發展動能、對沖經濟下行風險的必然選擇。全會強調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目的就是要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促進消費與投資協調互動、供給與需求動態平衡,把我省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充分激發出來。貫徹落實全會部署要求,就要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分類謀劃推出促消費旺市場的政策舉措,積極推動消費擴容提質。要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擴大有效投資,更加注重投資的質量和效益,聚焦提升“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核心競爭力,強化資金、土地、能耗等要素統籌和精準對接。要積極提升供給質量,更加注重生態環保,更加注重標準引領,更加注重品牌建設,推動“山東制造”向“山東智造”“山東創造”轉變。

    積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關鍵要打通堵點、連接斷點、破解痛點,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各個環節環環相扣。循環系統暢通,經濟發展有利;反之,哪個環節阻滯,上下游都受影響。只有把缺失的鏈條補上,把阻隔的藩籬打破,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才能為新發展格局注入強勁動力。按照全會決策部署,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就要聚焦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把創新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徹底消除“卡脖子”隱憂。要拿出建鏈補鏈延鏈強鏈的真招實策,大力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全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安全性和競爭力。要用改革的辦法,破除妨礙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降低各類交易成本,促進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效銜接,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互聯互通。抓住“循環”這一關鍵點,用好“暢通”這一實招,切實提高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我們就一定能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更大作為,努力做到既為一域增光,更為全局添彩。本報評論員

    [來源:大眾日報 編輯:伏儀]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