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2021 10/08 15:16
    · 來源 ·
    人民日報
    · 責編 ·
    芃芃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人民日報: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原標題:人民日報: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累計清理負面有害信息15萬余條,處置違規賬號4000余個,關閉問題群組1300余個,解散不良話題814個,攔截下架涉嫌集資引流的小程序39款,專項排查整治網絡綜藝節目……近期,中央網信辦、國家廣電總局等相關主管部門整治不良粉絲文化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也正在開展,成效逐步顯現。整治不良粉絲文化,順應了加強治理“飯圈”亂象的期待,有利于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粉絲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從電影到電視劇、從綜藝節目到網絡直播、從演唱會到見面會,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文化娛樂形式的日益豐富,粉絲擁有了更加開放的選擇空間,粉絲群體也在不斷發展。追星屬于個人選擇,但不能越過底線和邊界。一些非理性追星行為和不良粉絲文化,對正常的社會經濟文化秩序造成干擾,亟待治理和糾偏。

    尤其是近兩年,“飯圈”亂象不時引發關注。一些人為了自身利益誘導青少年無底線追星,人肉搜索、造謠攻擊、網絡暴力等行為時有出現?;蚴潜F排外、互相拉踩,或是發現有損自家偶像的言論動輒人身攻擊,或是制造話題、挑動對立、干擾輿論……凡此種種,無不對清朗網絡生態造成惡劣影響。從誘導未成年人應援集資、高額消費、投票打榜,到通過號召粉絲、雇網絡水軍、“養號”形式刷量控評,再到組織粉絲跟機跟車圍堵明星,妨礙機場、酒店等正常服務和秩序,頻頻越界的“飯圈”亂象影響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引發社會強烈批評。

    粉絲群體多為青少年,他們正值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尤其需要正向的引導。少數演藝明星“唯流量論”,對自身的才藝表現和言行舉止缺乏自律,有的甚至違法悖德,給社會尤其是青少年粉絲群體樹立了負面典型。偶像明星作為公眾人物,對于單純熱情的青少年粉絲在愛國、守法、崇德、尚藝等方面的健康觀念養成,具有很強的示范效應。以良好形象傳播正能量,是明星藝人等行業從業者應有的社會責任。

    “飯圈”亂象表現形式多樣,給治理帶來了不小的挑戰。這背后,既有盤根錯節的資本和利益鏈條,也有泛娛樂化等不良傾向和“流量至上”、拜金主義等畸形價值觀。根治畸形“飯圈”文化,需要多措并舉、標本兼治,既切除病灶,也鏟除病根。接下來,繼續加強監管,壓實平臺主體責任,形成長效機制,讓越出底線者付出代價,讓非法逐利者受到懲罰,才能凝聚合力、久久為功,更好維護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粉絲文化理應健康向上。激發粉絲群體的正向價值,需要粉絲自律、文明追星、理智應援,也離不開明星更好地發揮表率和引導作用。治理“飯圈”亂象,各方要形成合力,共同營造文明有序健康的網上精神家園。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芃芃]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