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上陣父子兵!青島城運暖心抗疫故事

    信網3月23日訊(記者 谷正原 通訊員 邢路)有一種擔當叫逆行而上,有一種力量叫精神傳承。在青島城運控股集團的抗疫一線,活躍著一些特殊的組合,他們是父子、是父女,是守望相助的親人,也是并肩沖鋒的“戰友”,他們執行起抗疫要求時很“硬核”,但互相牽掛時又很溫暖,讓我們看看他們的別樣抗疫故事。

    “閨女,天冷,把暖寶寶貼在身上吧!”

    李嘉林是城運控股公交嶗山六分公司37路公交車的駕駛員。3月初以來,他利用工作的空隙做起社區防疫志愿者,正在讀大三的女兒李若男也跟著報了名。

    3月21日清晨,低溫籠罩著青島。在鞍山路旁的一個簡易帳篷內,穿著防護服的李嘉林正在聚精會神地錄入核酸檢測信息,這是他通過早起擠出來的寶貴時間。上午10點,女兒李若男剛下了網課,就匆匆來到帳篷,跟父親做交接。

    李嘉林脫下防護服,跺了跺冰冷的雙腳,看了看埋頭工作的女兒,心里想著:“雖然她正年輕,但是女孩子怎么能受得了這份冷啊!”李嘉林轉身跑到附近的便利店,買來了一包暖寶寶。“閨女,在這里一直坐著不動,太冷了,把這幾個暖寶寶貼在身上吧!”李若男接過暖寶寶,透過護目鏡與父親向父親投去感謝的目光,轉身把暖寶寶分給身邊的醫護人員和志愿者。

    “父親總是這么樂于助人,像一顆小太陽一樣溫暖著身邊的人。他平時在單位也是愛心團隊的一員,一有時間就跑出去做公益。如今,父親更是每天早出晚歸,不僅要保障市民出行,還在社區服務居民。父親這種精神,我一定會用實際行動傳承下去。”李若男說。

     (來源:青島城運控股集團)

    “晚上九點半了,兒子的視頻電話還沒打過來”

    “我要去萊西支援!” 3月13日,城運控股公交城陽三分公司的維修工張順主動請纓,參與到“青島城運青年突擊隊”,星夜馳援萊西。

    “兒子長大了!我做好社區防疫,他支援萊西防疫,我們倆現在一個戰場上。”張順的父親張方勛說。張方勛今年51歲,是城陽區羅圈澗社區的工作人員,每天開展巡山、防疫等工作,對于26歲的兒子能做出支援萊西抗疫這么重大的決定,他既驕傲又有些擔心。

    每天晚上9點半開始,張方勛就盯著手機屏幕,等待著兒子發來的視頻通話。而張順也總是與父親心有靈犀,無論忙到幾點,都要跟父親說上幾句話,好讓他放心。

    每天不到6點就起床投入工作,夜里忙到9點半、10點甚至更晚都是常態,回到臨時帳篷脫下防護服時,被汗水浸透的衣服總會冒出白氣。為群眾送米面物資、開展噴霧消殺、對小區生活垃圾清理銷毀……這些風險點高且較為繁重的任務統統難不倒張順。“這算什么辛苦?我是公交維修工,無論三九寒冬,還是三伏夏天,都要檢修公交車為乘客安全出行服務,在這里只是換一種服務的方式而已。”

    “今天吃的什么?穿防護服一定把袖子的膠帶纏好……”深夜里,張順面對電話那頭父親殷切的叮囑,感覺有股暖流潤濕眼眶:“我挺好的,同事之間互相照應,上級和單位提供的生活用品也都很充足,您就放心吧!”長這么大,張順第一次感覺父親這么“啰嗦”。

     (來源:青島城運控股集團)

    “爸爸,您年齡大了,身體還吃得消嗎?”

    萊西,初春。53歲的城運文旅集團駕駛員鐘廣慶,在白天穿著防護服還覺得悶熱,到了深夜清潔消殺完車輛準備休息時,卻又感到寒氣逼人。自從3月初前往萊西執行防疫轉運任務以來,鐘廣慶每天天不亮就發車,隨時待命、運輸,直到入夜才返回暫住地,任務多時他還主動申請服務到更晚。

    鐘廣慶的女兒鐘翔宇日夜奮戰在城陽防疫定點隔離治療醫院,她很關心父親的身體。“爸爸,萊西冷不冷?您年齡大了,一直在外奔波,難得安心休息,身體還吃得消嗎?”女兒在短暫的交流中問道。鐘廣慶笑呵呵地說:“年齡不饒人啊,但是我既然接下了這個光榮的任務,再累也要堅持到底。”父女倆在電話里互相加油打氣。

    “兒子,你要時刻記住我們是共產黨員”

    場站和充電設施消毒,安全巡檢,給車輛充電、加氣……自萊西發生疫情以來,城運能源科技集團優秀共產黨員、勞動模范張曉雷,就一直堅守在萊西加氣站,做好防疫和車輛能源保障。因隔離措施的實施,加氣站大多數職工無法到崗,而防疫轉運車輛每天都急需能源補給。張曉雷就與另一名同事輪班倒,每人堅守24小時。

    前幾天,同事也被隔離在家,張曉雷毅然決然地收拾行李住到了站上,開始了一個人的堅守。他每天早上7點上崗,經常要忙到深夜。最難的一次,他歷時4個多小時,經過三道消毒和檢驗,終于將運送液化天然氣的槽車送上高速,等他回到站上時已經是凌晨2點了。

    與此同時,張曉雷年近古稀的父親張維平也在防疫站線上。作為有著43年黨齡的老黨員,疫情之初,他就對張曉雷說:“兒子,你要時刻牢記自己共產黨員,時刻要沖鋒在前!”他這樣要求兒子,自己也是這樣做的。從3月5日開始,他就堅守在村里的防疫一線,每天在村口的六個檢查點來回巡邏,發現有不按規定出門出村的村民就上前勸導。核酸檢測做了一次、兩次、三次直到十幾次,他始終盡職盡責的做好村民的動員和組織工作。白天防疫工作忙,他就在檢查點對付幾口;晚上寒風陣陣,他也堅持守在檢查點,堅決阻斷疫情傳播的渠道。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一對對父子、父女,用親情互相鼓勵,用毅力持續戰斗,與病毒對抗,和時間賽跑。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正是他們舍小家,才能護大家,向他們致敬!

    [來源:信網 編輯:三人目]
    信網版權稿件,歡迎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2 03/23 11:14
    · 來源 ·
    信網
    · 責編 ·
    三人目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