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加速更新建設 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400多萬平方米

    原標題:城市品質提升,家園更新更美

    十年砥礪奮進,十年春華秋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青島城市樣貌不斷迭新的十年。十年間,我市聚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一批關系城市長遠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重大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一批長期影響群眾日常生活和交通出行的市政設施短板正在補齊,一批能夠有效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改善生態環境的實事項目、發展項目正在加快推進。近年來,青島還多次躋身“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和“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單,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十年來,我市牢記“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建設,新建城市道路1500多公里,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400多萬平方米,中山路片區等歷史城區煥發新活力,4F級膠東國際機場建成啟用,地鐵總里程進入全國城市前十位,見山透海、推窗見綠的公園城市正在加速形成。

    今年,青島全面實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隨著一件件民生實事和重點工程的落地見效,城市之美變得更有質感,直抵人心。如今,越來越多青島人發出由衷的感嘆:“城市建設‘日日新’,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加速更新建設,創造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上次見到中山路有這么多人,還是我小時候。”不久前,“80后”市民劉佳在朋友圈發布了數張打卡中山路的照片,迅速收獲了眾多點贊和評論。今年,當絢麗的燈光照亮古老的建筑,動聽的歌聲唱響青島老城區,讓每一個島城人都不禁贊嘆“那個繁華的中山路又回來了”。

    老城區,已然成為這座城市的流量密碼。

    總面積28平方公里的青島歷史城區保護范圍內,蘊含著無數城市瑰寶,是青島“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最佳詮釋地,十年來,盤活歷史城區的傾心努力從未止步。正因如此,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被列為青島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八大攻堅領域的首位,寄予厚望。

    記者從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指揮部辦公室了解到,我市今年統籌推進86.6萬平方米保護更新任務(房屋修繕25.6萬平方米,中山路立面修繕15萬平方米,協同區域整治46萬平方米),實施25條道路升級改造,建設8個停車場和6個街心廣場,啟動郵輪港區10個建設項目,目前均按計劃進度推進。歷史街區人氣穩步提升,重聚商業氛圍,重塑產業形態。

    與此同時,在城市更新建設的推動下,全市10個低效片區(園區)也正在被加速激活。

    來自市重點低效片區(園區)開發建設指揮部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先行啟動的十大重點低效片區在建項目170個,開發利用低效用地1.68萬畝,年內還將新開工58個項目,擬開發利用低效用地0.42萬畝,全年將達到2.1萬畝。更多產業空間的釋放,正為城市煥新帶來更多可能……

    構建立體城市交通網,鋪就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回望過去的十年,這片土地上路網縱橫交錯,人流物流往來通暢,綜合立體交通網日趨完善。隨著城市更新建設不斷深入推進,青島的城市道路正以更快的速度“成環成網”。

    在巨大的轟鳴聲中,一輛輛工程車來回穿梭,建筑工人們正在緊張地忙碌著,現場一片火熱場面,整個唐河路-安順路打通工程建設吹響了沖鋒的號角,力爭年底前實現全線主線通車。時下,像這樣如火如荼的建設場面,也在海爾路-銀川路立交、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遼陽路快速路(福州路-海爾路段)等工程施工現場上演著。

    著眼當下,放眼未來。青島都市區規劃形成“環灣輻射、七橫九縱多連”的高快速路網格局,規劃都市區高快速路接近1000公里,城市快速路與高速公路一體化銜接,實現主城、輔城、新城及重大交通樞紐之間的快速聯系,進一步拉大城市的發展框架。

    “自從家門口的地鐵通了,我的通勤時間縮短了一半多。”市民潘女士告訴記者,對于像她這樣每天往返西海岸新區和主城區的“上班族”而言,地鐵1號線的開通承載起了他們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地鐵建到哪里,城市就發展到哪里。自2015年第一條線路開通至今,青島地鐵每年都有新線開通。目前已開通6條線路,全長284公里,運營128座車站,躋身我國地鐵運營里程前十名,是僅次于北京的北方第二城。未來,青島市軌道交通遠景年線網規劃線路19條、872公里,將構建以“一環四線、三城三網、網間互聯”為基本形態,城區之間45分鐘可達、“三城”之間1小時可達的中心灣區軌道交通網絡。隨著“軌道上的青島”提速疾行,將為整座城市發展帶來更多動能。

    充分利用城市空間,“兜”起方寸之美

    “時時有花看,步步景不同”,十年間,青島持續擴大城市綠色空間,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3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7.11平方米。同時,還充分利用中心城區、老城區等邊角“零碎地”,通過留白增綠、拆違建綠、見縫插綠等方式,均衡布局公園綠地系統,截至去年底,我市共有各類公園731個,形成了“綜合公園、專類公園、口袋公園”等功能互補的多級公園體系。

    為了進一步拓展我市的綠色空間,打造一座公園城市,今年發起公園城市建設攻堅行動,將逐步推進“12131”系統工程。 從空中俯瞰,位于嶗山區勁松五路東側的口袋公園,一半靜謐幽美,一半歡快淋漓。這處占地約3000平方米的園區,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近幾年,像這樣的“口袋公園”已星羅棋布,“兜”起城市方寸之美,滿足著人們對宜居城市的要求,在人間煙火中勾勒出一片片休憩的綠地。

    作為城區的兩大“綠肺”,太平山、浮山的整治建設也正在加速推進,如今山上植被愈加蔥蘢,綠道向深處蜿蜒,多處建設節點已初具規模,一幅“望山能登山、近山能游園、游園能環山”的圖景正在被一步步勾勒出來。

    不僅如此,為了讓市民收獲更多的“小確幸”,近年來,我市充分利用邊角空地等空間資源,通過加大停車設施建設、探索停車資源共享等舉措,力求破解停車難題。尤其今年借著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新機遇,計劃利用三年時間,推進120個公共停車場和11個公交場站建設,建成后可新增7萬余個停車泊位。此外,用三年時間基本完成機關事業單位、商場、酒店、寫字樓等停車場開放共享,積極推進住宅小區停車設施開放共享,多渠道增加停車供給,緩解供需矛盾。

    回首這十年,青島的城市品質和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如今,青島正進入全新的發展節奏,通過城市更新建設注入新動能,導入新業態,煥發新氣象,加快邁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冰潔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戴慧慧]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2 10/13 08:25
    · 來源 ·
    青島日報
    · 責編 ·
    戴慧慧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