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夜自習室:智能共享營業模式走紅
晚上11點30分,李滄區一家自習室的書桌上還亮著燈光,在建筑行業工作的張順超正在堆滿資料的書桌前埋頭苦學。今年,他計劃通過考試拿到一級造價師證書。
張順超所在的自習室是一家付費且無人值守的24小時共享自習室,該自習室的經營者魏源這樣描述他所從事的行業:“就業壓力大、公共資源不足等因素催生出付費自習室,后來,付費自習室的數量越來越多,行業的‘內卷’又促使我們不斷提升服務、降低成本,無人值守的24小時自習室應運而生。”
市場商機已來,行業前景可期。像魏源一樣,一些經營者陸續進場收費自習室行業,不斷創新智能共享營業模式,各自探索更多元的盈利或轉型方法。
24小時營業,自習者與經營者的共同選擇
“逢考必過”自習室位于市北區青建太陽島的商務樓,面積有110平方米。“一年中,剛剛過去的暑期生意最為火爆,32個座位沒有空位。自習者臨時過來,只能碰碰運氣。”該自習室的經營者呂冉介紹。記者隨機采訪了解到,此處的自習者主要是備戰專業資格證、公務員考試以及遇到鄰居裝修前來自習的自由職業者、高中生。
在青建太陽島,目前有“一葦”“青檸”“三味書齋”等7家共享自習室,面積在100-200平方米之間,內部設有鍵盤區、靜音區、暗室等區域,配有打印機、文具、充電寶等增值服務,也有滿墻祈福“成功上岸”的便利貼。
據調查,預收會員費是共享自習室的主要盈利來源,經營者往往通過單次體驗卡、日卡等低價消費吸引新客到店體驗,同時推出月卡、季卡、年卡等優惠活動以期自習者“長駐”。大眾點評App數據顯示,青島尚在營業狀態的收費自習室近200家,遍布各個區市。其中,滿足24小時營業條件的自習室有132家,24小時營業已是該行業的主流經營模式。
市政協委員、青島驥達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楊舜堯曾在多地調研過付費自習室行業。他認為,付費自習室的本質是售賣空間和時間,行業的火爆源于時代需求。一方面,社會競爭加劇,用人單位的要求“水漲船高”,年輕人充電學習的壓力與動力增強,對學習空間質量的需求隨之升級。與此同時,公共學習空間資源的不足也開始顯現。公共圖書館坐席數有限,再加上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就供不應求的座位更成了稀缺資源。反觀收費自習室,能夠給自習者提供更為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更加個性化的時間選擇。
外溢的需求被商家及時捕捉,不少創業者嗅到商機后紛紛入局。作為青島首家無人值守的24小時自習室,“一席”自習室店面從2019年的43平方米擴大到現在的200平方米,并且陸續在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開設了分店。談起選擇無人值守模式,該自習室的經營者魏源說:“商家首先考慮的是投入與產出比例。在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同樣的場地如果被24小時利用,可以進一步增加收入,投入智能設備后還可以實現無人值守,節約用人成本。”
“一席”自習室的經營模式得到了市場的肯定。魏源告訴記者:“四家店的會員人數在15000人左右,每到寒暑假或各類考試密集的高峰期,自習室更是一座難求。”大眾點評App8月13日的“一席”自習室銷售記錄印證了魏源的說法,當日“一席”自習室價格為19.9元的單日卡年銷售量為2453張,價格為10.9元的首次體驗卡銷售量為2856張。
無人值守,一切交給智能
“加油鴨”24小時自習室的老板兼客服杜燕娜向記者展示門店的專用小程序:“顧客可以在小程序首頁看到門店的座位分布圖,然后按照日期預訂空位。線上繳費后,顧客只需在小程序上點擊‘開門’,便可進入自習室。”
記者走訪李滄區的“西柚”“番茄”等自習室看到,這些無人值守的自習室均安裝了智能預約系統和設備,顧客可以在小程序上遠程預訂座位、支付費用,到店后使用密碼開門。預定時間結束前10分鐘,系統還會向顧客發送手機提醒信息。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軟件公司加入自習室行業,專門為經營者開發線上運營系統。以天津“好約俠”軟件定制開發公司為例,該公司可為商家提供基礎、進階、高級三種不同功能的自主預約系統,價格從1800元到5500元不等,還可以根據所選系統提供智能門控、燈控、網關、打印機等硬件設施。“我們已與青島的13個品牌自習室達成合作。”該公司青島地區負責人介紹,“消費流程都是自助操控,商家定時安排保潔人員上樓打掃即可。”
租一間房裝修為自習室,每天打掃一次衛生,然后遠程開店,這種高復制性且低門檻的創業模式讓創業者一股腦兒地涌入。
作為“逢考必過”自習室的經營者,呂冉在暑期獲得了可觀的收入,但兩年的開店經驗告訴她:暑期結束后,迎來的將是漫漫長冬。
“智能化降低了一大筆人工成本,但涇渭分明的淡旺季卻讓我大傷腦筋。”呂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青建太陽島南向辦公樓月租金約4000元,每月水、電固定支出約1000元,再加上免費咖啡、紙巾等消耗品,每月至少支出5500元,而均攤到32個座位,每月營收需達到172元/座才能勉強收支平衡。但暑期過后,自習室僅有8個座位被預訂,大部分座位閑置,自習室入不敷出。這樣的現實擺在呂冉面前,讓她不得不面對年底自習室的租房合約到期后該何去何從的問題。
共享自習室進入3.0時代
自習室出讓或轉行并非是呂冉的個案遭遇,在疫情和競爭的多重壓力下,共享自習室正處于新的十字路口。
“僅提供單純的學習空間已無法滿足自習者需求,自習室盈利模式單一的弊端也日益凸顯。”一位自習室經營者告訴記者,如何在自習室行業中脫穎而出,獲得長久不衰的競爭力和生命力,是每一個付費自習室經營者面臨的重要課題。
在行業內,2019年被稱為“付費自習室元年”。付費自習室首先在一線城市爆紅,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已擁有如“去K書”“StudyWithMe自習室”“散人研習社”等不少知名連鎖品牌。記者采訪發現,“有人值守”恰恰是這些一線城市付費自習室區別于青島付費自習室的明顯特征,提供優質的社群服務是這些自習室成功的底層邏輯。
以2018年4月在上海成立的“時不我待”自習館為例。作為上海第一家自習室,經營者一開始就秉持著以用戶需求和用戶體驗為核心的理念,不斷進行產品迭代。記者從“時不我待”自習館官網了解到,其打造了適合不同學習者的“小黑屋”“小白屋”“獨處間”等沉浸式的學習環境,并經常舉行讀書會、分享會、交流會、閱讀挑戰賽等線下會員活動,為學習者營造優質學習氛圍。
“這種‘自習室+’的模式讓該自習館迅速突出重圍,獨樹一幟。”一位共享自習室的??透嬖V記者,目前,“時不我待”自習館在上海已開設了20家分店,多家店鋪在大眾點評上獲得“金牌商家”稱號。
“相較于青島,上海收費自習室的發展已完成了從‘有’到‘優’的階段,進入了3.0模式。”楊舜堯表示,隨著消費升級和年輕人消費習慣的改變,消費者將不僅僅滿足于“花錢買座”,未來“花錢買氛圍”的自習室3.0版本才是消費主流。目前,青島自習者已培養起付費自習的消費習慣,期待本地經營者深耕存量市場,探索更多元的盈利或轉型方法,引領消費增長新路徑。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碩 文/圖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