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海水淡化:10年供水超2億噸
“向浩瀚的海洋要水!”走進位于李滄區印江路2號的青島百發海水淡化廠,隨處可見這條標語。每天數萬噸來自膠州灣的海水,在這里源源不斷地變成淡水。
自2013年起,全省第一個10萬噸級海水淡化項目——青島百發海水淡化項目正式通水,開創了青島海水淡化規?;瘧玫南群?,如今累計供水已超1.4億噸。10多年來,青島水務集團以破解水資源短缺瓶頸為己任,深耕海水淡化領域,推動建設3個10萬噸級海水淡化項目,至此海水淡化總規模達到30萬立方米/日,海水淡化供水量全國領先,成為全國最大的市政海水淡化運營公司。
不僅如此,青島水務集團充分發揮海淡先發優勢,以海水淡化規?;瘧靡I產業發展,不斷延伸海水淡化產業鏈,并搭建了投資運營、科研服務、裝備制造、資本運作和工程建設五大平臺,形成了可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和復制的“青島模式”——企業發展市場化、廠網運營一體化、應用場景多元化、創新驅動平臺化、產業發展鏈條化、政策支持多樣化。
如今,一張更大的青島海淡產業發展的藍圖正徐徐展開——規劃布局百發、董家口等規?;瘧没兀由鞄雍Ka業集聚發展,強化科技研發集成創新,構建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發展生態,培育新的海洋經濟增長點。
預計到2025年,青島海水淡化規模將達到50萬立方米/日,淡化海水將成為青島重要的供水來源。
在青島百發海水淡化廠西側,擴建工程正在收尾中, 經過一年多的緊張施工、設備調試,百發海水淡化二期項目已具備送水條件。至此,百發海水淡化廠產能達到20萬立方米/日,成為國內最大的海水淡化市政供水示范項目,標志著青島海水淡化規?;瘧眠~上新臺階。
這條海水淡化規?;l展之路,青島水務集團已探索了十多年。2013年,青島百發海水淡化廠這個10萬噸級的海水淡化項目投入運行時,在全國首家獲得衛生許可證,也成為全國首個主要用于市政供水的10萬噸級海水淡化項目。截至目前,用于市政供水的海水淡化水累計超1.4億立方米。
“山東規模最大的兩個海水淡化項目都在青島,除了青島百發海水淡化項目,我們還有青島董家口海水淡化項目,產能在10萬立方米/日。”青島水務集團海淡公司總經理張所新告訴記者,10萬噸級以及20萬噸級規模的海水淡化項目在全國也是鳳毛麟角。青島董家口海水淡化項目于2016年建成供水,與百發項目不同的是,它以“工業直供”為主,目前日供水超5萬立方米。
近年來,青島海水淡化有限公司積極拓展海水淡化利用新空間,依托百發和董家口兩個10萬噸級海水淡化項目,形成了市政和工業供水規?;瘧媚J?,并探索海島、船舶等更多應用場景。在這兩大項目的支撐下,目前青島每天實際應用淡化水13萬至14萬立方米/日,近10年來累計供水已超2億噸,約相當于14個西湖,有效緩解青島淡水資源匱乏的問題。
百發海水淡化廠擴建項目運行投產后,全市的海水淡化能力將達到32.4萬噸/日,位居全國第二位,約占全國總規模的14%。
“百發二期項目光設備就有4萬多臺(套),部分關鍵裝備和核心部件已實現國產化,其中超濾工藝的20組設備部件已全部國產化,反滲透的5組設備用了一組國產,總體國產化率可達76%。”青島水務集團海淡公司工程管理部負責人姜麗娜介紹,經過這些年的創新發展,國內海水淡化關鍵技術不斷實現新突破,百發海水淡化項目為其提供了重要的中試平臺,推動了海淡技術和設備國產化應用的進程。
除了在設備上進行國產化替代來降低成本,青島水務集團積極拓展產業鏈,通過開發下游附加產品來提高經濟效益。
“海水淡化產業是海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產業鏈涉及領域寬廣,具備長期高增長性,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張所新表示,他們推動建設全國首個海水淡化特色產業園,吸引海水淡化上中下游企業集聚,打造百億級產業鏈,同時建成過濾膜組件產業化基地、海水淡化膜處理裝備基地及水處理系統裝備制造基地,全部達產后年產值可達3億元。
對于百億級、千億級海水淡化產業鏈條來說,這一切僅僅是開始。青島水務集團已勾畫了清晰的藍圖,繼續推進海水淡化規模化應用,擴大海水淡化應用場景,打造海水淡化運營平臺,為城市產業轉型發展提供水源支撐。同時建設百發、董家口等海水淡化規?;瘧檬痉俄椖?,開展海水淡化濃鹽水綜合利用,打造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鏈條和產業集群,形成海洋經濟發展新引擎。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