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現代化綜運體系現雛形 所有鄉鎮半小時上高速

    原標題:十年蝶變,青島現代化綜運體系現雛形

    千古百業興,先行在交通。過去十年,青島加快建立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以國際化空港、現代化海港為中心,以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為骨干,與城市交通系統緊密銜接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形成,為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和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支撐,成為青島經濟社會發展的開路先鋒。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青島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宋明杰表示,全市交通運輸系統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青島先行區為總目標,計劃到2025年,高質量完成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任務,初步建成開放互聯、便捷順暢、智慧創新、綠色生態、安全可靠、治理高效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樹立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標桿。

    所有鄉鎮半小時上高速

    公路是銜接其他各種運輸方式和發揮綜合交通網絡整體效率的主要支撐,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過去十年,青島的公路基礎設施網絡規模不斷取得新突破。

    截至目前,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53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869.2公里,位居全省第1位,副省級城市第4位;普通國省道通車里程2236公里,位居全省第1位、副省級城市第2位,形成了“三縱四橫五連”的高速路網格局,實現了“主城區與區(市)間實現高速公路直達,所有鄉鎮半小時上高速公路”的發展目標。

    十年來,青島國省干線公路結構得到優化提升,公路技術等級不斷提升,國道比重大幅提高,在國家公路網中的功能地位大幅提升。全市共計完成農村公路建設養護5260公里,完成5319個行政村的通戶道路硬化,形成了暢通便捷、安全優質的農村公路網絡體系,實現了“村村通”“戶戶通”,“四好農村路”建設全省領先。

    從鐵路末端到沿海樞紐

    鐵路運輸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主骨架。十年來,青島市圍繞打造國家沿海重要鐵路樞紐城市的目標,形成北接京津冀、南接長三角、東接煙臺威海的放射型路網格局,高鐵建設從無到有、從線到網,成為區域重要的鐵路樞紐。

    十年之間,濟青高鐵、青榮城際鐵路、濰萊高鐵3條高鐵建成通車,青島市的高鐵通車里程達228公里,其中濰萊高鐵通車,結束了平度不通高鐵的歷史,青島在全省率先實現“縣縣通高鐵”。

    鐵路網絡的日趨完善和加密,提高了青島市民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適性。目前,青島鐵路出發3小時內到北京,1小時24分鐘到濟南。同時,正在全力推進濰煙鐵路、萊榮鐵路等2條在建鐵路建設、2條年內擬開工鐵路,同時加快推進膠東半島鐵路公交化等工作。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港因城生,城以港興,港口是青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十年來,青島持續完善港口基礎設施和集疏運體系,海運網絡通達全球,“一灣兩翼”港口布局加速構建。截至目前,山東港口青島港生產性泊位達到122個,其中萬噸級泊位97個,其中萬噸級泊位97個,年設計通過能力3.82億噸。

    2021年,青島市完成貨物吞吐量6.3億噸,居全國第4位、全球第4位;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371萬標準箱,居全國第5位、全球第6位。如今的青島港,已建成投產世界領先、亞洲首個全自動化無人碼頭,擁有世界最大的40萬噸級礦石碼頭、45萬噸級原油碼頭和國際一流的郵輪客運中心,可停靠世界最大2.4萬標準箱的集裝箱船、世界最大22.5萬噸級的郵輪。擁有沿黃流域散糧接卸能力最大的碼頭、全國最大“礦石超市”,是全球服務貨類最為齊全的港口之一。

    航線網絡也日益完善,目前青島港航線總數超過210條,與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個港口建立航線網絡,航線數量和密度穩居北方港口首位。

    在港口貨物吞吐量逐年攀升的同時,為進一步提升通航效率,持續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青島引航站始終注重創新引領,先后推出了“套泊熱接”、“主航道深水航槽直靠”、“低能見度集裝箱班輪通航”、“15萬噸級油輪全潮時靠泊”、“推進一海里 服務到船邊”等一系列引航服務創新模式和創新舉措,使船舶的通航效率與碼頭裝卸效率高效匹配,既為碼頭節約了靠泊時間,提高了泊位利用率,也為港口企業和航運公司提升了經濟效益。

    近年來,青島引航站年均引航保持在2萬余艘次,引航總量位列全國引航機構第五位。尤其是在集裝箱班輪效率提升方面,可實現能見度500米條件下船舶正常通行,超過上海、天津、廣州、深圳、寧波等引航機構水平(均為1000米);吃水超過15米的重載集裝箱船舶,可實現24小時全天候靠離。下一步,青島引航站將繼續全力推進“青島引航 航引世界”引航品牌建設,為青島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貢獻引航力量。

    省內首座4F級機場一夜轉場

    過去十年,青島民航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啟動建設并投入使用,更是讓青島在打造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方面“如虎添翼”。

    隨著青島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區域樞紐地位的不斷提升,青島機場的航空旅客吞吐量增勢迅猛。膠東國際機場也在這期間加快建設。

    2021年8月12日,山東省內首座4F級機場——膠東國際機場順利實現“一夜轉場、一次成功”目標。當年,膠東國際機場完成航班起降13.87萬架次、旅客吞吐量1603.2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3.76萬噸,這座定位為“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的東北亞國際樞紐機場,開始陸續發揮其巨大作用。

    截至2022年7月,膠東國際機場共開通民航航線154條,其中國際及地區航線16條,通航城市110座,青島與世界的聯系更加緊密暢通。

    公交、地鐵銜接日益緊密

    十年來,青島市的公共交通也產生了質的飛越。地鐵從無到有,成為國內近10年來地鐵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目前,青島市已開通運營線路6條,線網運營長度284公里,位居全國城市第10位、北方第2位。2022年上半年日均客運量超70萬人次,7月份以來日均客運量超100萬人次,單日客運量最高超120萬人次。省內首條現代有軌電車示范線建成投用,全長8.77公里,2022年上半年客運量54萬人次,日均客運量3000人次。

    10年間,青島市的常規公交運營線路增至928條,常規公交運營線路總長度增至20332公里,常規公交運營車輛增至10478輛。其中,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增至9800輛。常規公交年客運量由2012年的10.8億人次增至2019年的11.6億人次,日均客運量由2012年的302萬人次增至2019年的322萬人次。

    同時,青島市區的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100%、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60%、全市行政村客車(公交)通達率100%,位居全省首位、國內同類城市前列。2020年9月,被交通運輸部命名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

    隨著軌道交通的不斷建設,地鐵線網基本覆蓋了中心城區,各線網之間進一步實現互聯互通,青島市初步構建了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常規公交為主體、慢行交通為補充、特色公交為亮點的公交發展服務體系。

    構筑國際物流大通道

    物流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2018年,青島市被國家賦予“四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定位,并于2019年、2020年分別獲批生產服務型(港口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成為全國唯一“三型”國家物流樞紐疊加建設城市。

    最近幾年,青島市發揮海鐵聯運和中歐班列聯動優勢,發展面向黃河流域的“門到門”全程物流服務模式,構筑東聯日韓、西接歐亞的國際物流大通道。2022年上半年,全市物流業增加值達到737.6億元,全年預計超過1400億元,物流業規模持續擴大,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日益凸顯。

    半島全媒體記者 馬正拓 通訊員   張鑄祥

    [來源:半島都市報 編輯:戴慧慧]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2 11/02 09:24
    · 來源 ·
    半島都市報
    · 責編 ·
    戴慧慧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