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太平山、浮山綠道已完工20.4公里 2023年3月前對外開放

    原標題:推進“綠心”整治建設,讓城市在公園中生長

    深秋初冬時節,太平山、浮山景致愈加瑰麗、宜人。日前完工的太平山花溪谷、桃源山語、登高觀景線,浮山“陽光客廳”、童趣園等新節點也都成了市民休閑“打卡”的好去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今年,市第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將《關于高品質保護提升太平山中央公園和浮山森林公園的議案》作為大會議案之一。數月來,市領導多次帶隊調研及部署工作,多個市直部門深入研究、統籌推進建設整治工作。

    “太平山、浮山為何擺在了如此重要的位置?”“居民家門口的‘詩和遠方’該是什么樣子?”“公園建設過程中要怎樣做精做細做美做韻?”“市民還需要怎樣的公園?”……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再次走進太平山、浮山一探究竟。

    太平山、浮山緣何備受關注

    山頭公園綠地是青島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也是城市中最具代表性的公共開放空間。

    從去年起,青島集中整治山頭公園60個,而太平山、浮山無疑是其中最受關注的。打開地圖不難發現,太平山、浮山是青島主城區中難得的大面積的綠色空間,可謂是青島主城區的“生態綠軸”。

    作為城市中的兩大“綠心”,浮山、太平山一直以來都發揮著重要的生態功能。其中,浮山位于青島市東南部,跨市南、市北、嶗山三區,總占地面積約698.98公頃,是青島城市建成區最大的一片山林綠地。太平山位于青島老城區,跨市南、市北兩區,占地面積達190.5公頃,包括中山公園、植物園、動物園、櫸林山公園等多個園區,是市區內最大的綜合性公園。此外,太平山、浮山周邊居民小區集中、人口密度大,據統計,僅浮山后常住人口就有幾十萬人。這兩大綠色空間也成為居民家門口的“詩和遠方”。

    不僅如此,兩大“綠心”還承載著青島市民的“情之所寄”。1936年,青島首次評選出“青島十景”,其中“東園花海”就是對太平山中山公園櫻花會盛景的贊譽;2001年,我市重新篩選出“青島新十景”,“太平天音”在列,時隔多年,太平山上的美景依舊令人心曠神怡。而浮山憑借優越的自然環境和獨特的區位優勢,被青島市民親切地稱為“城市之肺”。

    近年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標準越來越高,對優質公共開放空間也有了更多的需求。因而整治好、建設好、治理好兩大“綠心”,讓這兩大綠色空間發揮更大的作用,就顯得尤為緊迫。

    今年是青島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開局之年,而公園城市建設行動是其中的重要一環。作為公園城市建設的重點項目,目前,浮山防火通道(綠道)改造提升工程、太平山中央公園生態綠道建設項目的多處建設節點已經完工,其他建設工程正嚴格按照時間表、路線圖高質量加快建設。

    民生工程該如何直抵民心

    “我逛中山公園很多次了,但花溪谷這個地方還是第一次來,繁花似錦,很是漂亮。”“我從岞山路經過時發現,北面隔離的圍墻都沒了,行走其中,感覺要認不出來了。”“浮山這銀川西路勁松三路路口處竟然還有這么一處大草坪,我下次要帶孩子來放風箏。”……在采訪過程中,不少市民都表示,“常逛常新”是自己今年逛太平山和浮山最大的感受。

    眼下,越來越多的建設節點已經完成或初具規模,“移步換景”的體驗也越來越明顯。以市北區浮山防火通道(綠道)改造提升項目為例,目前,綠道建設已全面貫通,正著重在做精做細做美做韻上下功夫。“我們結合現狀地勢和自然資源設計了多處節點,希望市民在游園過程中,如同欣賞一幅徐徐展開的立軸畫卷。”作為項目設計方,青島新都市設計集團、青島市園林規劃設計研究院李軍介紹,根據目前規劃,市北區將通過“一徑四溪九畫多景”的景觀結構,遠借青山之俊秀,保留田園果林之恬秀,挖掘水系之靈秀,通過綠道這條錦帶,打造一條服務市民綠色休閑、體驗青山綠水的樂享之所。

    同時,在太平山、浮山的整治建設過程中,還更多地體現了以市民需求為導向、進而不斷完善優化的公共開放空間布局的理念。市園林和林業局園林和林業建設處副處長賀蕾介紹,以全長1.2公里的太平山登高觀景線為例,該觀景線的前身是市民踩出來的羊腸小道,經過工作人員現場踏勘,結合市民需求,將其打造成一條登高觀景線。木棧道采用生態、防滑材料,在不破壞山體生態的基礎上因勢建設,同時設置兩處懸挑觀景平臺,可將沿海一線的美麗景致盡收眼底。

    不僅如此,如今的太平山、浮山還成了孩子們的美育課堂。每到周末,一場場自然博物公益活動就在浮山上開展。活動將低碳環保與美育課堂相結合,讓孩子們在沉浸自然、感受自然美好的同時,以美育人、以美潤心,提升孩子的審美和人文素養,提高孩子們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日前,“公園建設人大代表巡禮”2022青島環保世紀行宣傳活動在太平山中央公園的中山公園正式啟動。參加活動的市人大代表表示,與之前相比,如今的太平山中央公園環境更加優美、宜人,步道更加平整、寬敞,設置的休閑設施也更方便市民游客休憩、觀景。希望公園在賞景、健身、休閑的基礎上,能夠增加更多的適老化設施,滿足老年人的出行需求;繼續增加植物科普性知識宣傳,為小朋友提供自然課堂;增加節點活動,讓更多青年人參與其中。

    同時,為切實提高《關于高品質保護提升太平山中央公園和浮山森林公園的議案》辦理質效,市人大常委會創新督辦方式,加大督辦力度,建立頂格推進機制,第一時間監督落實議案辦理方案,并制定科學有效的議案督辦方案,細化了督辦重點、時間安排和實施步驟。組織專委會委員、人大代表、專家學者等組成監督小組,不定期通過聽取匯報、視察檢查、調研座談等多種方式,深入項目建設施工現場,察看施工質量,積極建言獻策,及時了解議案辦理進展情況,實施全過程監督,提出推進工作建議,共同推動難點熱點問題解決。

    此外,為深入推進公園城市建設工作,10名浮山森林公園義務監督員也已“上線”,充分發揮廣大市民在創建工作中的主體和社會監督作用,拓寬市民反映問題的渠道,形成公眾廣泛參與和關注支持園林綠化的社會氛圍。

    不過,作為市區內最大的綜合性公園和城市建成區最大的一片山林綠地,市民對太平山、浮山的期待不止于此:“太平山中央公園資源豐富,比如中山公園植物種類豐富、動物園中有各種動物,希望能夠按照時節和主題定期開展多樣的系列活動。”“雖然浮山上也有運動場地,但管理上還是相對粗放。深圳那邊公園的場館可以通過手機直接預約時間,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

    讓民生工程更加直抵民心,需要更大的格局視野、更高的治理水平和更多的創新思維。

    成都擁有一顆1275平方公里的城市“綠心”——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城市中央公園,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是成都“一山連兩翼”城市版圖中的核心紐帶。該公園5年累計造林植綠16萬畝,并按照“景觀化、景區化、可進入、可參與”思路,建成了“城市之眼”丹景臺、新希望種子樂園、云頂牧場、我的田園等一批特色景點,同時植入了生態研學、科普教育、體育運動、自然體驗等消費場景,年吸引市民游客近千萬人次。

    福州通過綠道建設串聯起了城市的山、水、公園,讓生態福利不斷被延展深化。全國最長空中森林步道——福道,橫跨左海公園、梅峰山地公園、金牛山體育公園、國光公園、金牛山公園五大公園,逐一串起了福州的青山。福道設計了10個出入口,方便市民自由出入,共享綠色福利。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為民植綠,貴在久久為功,這既需要恢宏大氣的寫意之筆,又需要下好“繡花”功夫。青島正在結合自身特色,推進太平山和浮山整治建設,按照“做精做細做美做韻”的要求,為市民帶來更多綠色福利。

    示范建設如何帶動城市公園品質整體提升

    目前,浮山防火通道(綠道)改造提升工程、太平山中央公園生態綠道建設項目正在加快建設當中。太平山、浮山綠道已完工20.4公里(太平山10.4公里、浮山10公里)、正在推進9.75公里(太平山6.25公里、浮山3.5公里),明年3月前完成全部節點建設并對外開放。

    同時,依托山、海、城等城市自然景觀資源和優良的人文景觀資源,以綠色為本底、山水為景觀、綠道為脈絡,以保護為前提,尊重自然、增加綠量、豐富植物種類,建設景區型的市民公園,實現太平山、浮山從環境綠化到文化生態的轉變、從植物園林到公共空間的轉變、從市民公園到全域景區的轉變。并面向國際征集策劃方案,引入國際一流團隊編制太平山中央公園、浮山森林公園概念性策劃方案,充分征求、采納市民意見,真正做到取智于民、用智于民。

    此外,以太平山和浮山整治提升為引領,帶動全域城市山頭公園高水平高品質保護整治提升,形成顯山透海、生態優良、設施完善、通達惠民的城市山體空間格局。堅持規劃引領,結合新一輪國土空間調整,規劃一批城市公園、山頭公園和口袋公園,在嚴格保護生態環境、增加植被綠量的前提下,做好改造提升工作,建成一個、增綠一個、開放一個,形成山體、水系、岸線、公園、綠道、人文等有機交融的景觀風貌。

    目前,公園城市建設攻堅行動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市園林和林業局副局級領導干部錢達勇表示,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和“因地制宜、一山一策”的要求,今年要完成60個山頭公園的整治任務,截至目前已完成33個。整治堅持科學規劃、保護優先,注重對原有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最大程度保留和復壯山上原有植被群落,提倡選用生態透水材料、鄉土樹種,體現山頭公園環境“自然、生態、野趣”。突出歷史特色、文化特色、主題特色,結合山體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植被狀況、周邊市民需求,盡量減少人為因素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打造不同風格、獨具特色的山體公園,避免千篇一律、千山一面。

    據了解,2022年我市公園城市建設攻堅行動計劃開工項目396個,截至9月底,開工項目389個,完工項目225個。60個山頭公園已完工33個,城市綠道完成95.8公里,口袋公園完成48個,林蔭廊道完成32處,立體綠化完成103處。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棟  文/圖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戴慧慧]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2 11/07 08:13
    · 來源 ·
    青島日報
    · 責編 ·
    戴慧慧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