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蠣苗借扇貝殼入膠州灣 生長過程不需要過多人工干預

    原標題:撒殼生蠣

    海蠣子苗從車上卸到漁船。(來源:青島早報)

    滿船扇貝殼上寄生著許多海蠣子苗。(來源:青島早報)

    鮮美的牡蠣養殖起來竟不需要人工干預?自11月起,城陽區的漁民們在紅島漁港碼頭忙著“播種”牡蠣苗。鮮為人知的是,這些牡蠣苗竟是搭乘著扇貝殼的“快車”一躍進入“牡蠣田”的,而且“播種”之后漁民無需照看,等待其自然生長就好。這種牡蠣養殖技術究竟是怎么實現的?昨天,記者來到漁民中間,探訪“播種”牡蠣的全過程。

    蠣苗借扇貝殼入膠州灣

    牡蠣,俗稱海蠣子、生蠔,被稱為“海里的牛奶”,因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深受人們的喜愛,是世界第一大養殖貝類,更是島城市民餐桌上的??汀S绕涫墙陙?,以牡蠣為主要食材的各類餐飲店和網紅美食層出不窮,不斷壯大著牡蠣交易市場。

    初冬時節,正是膠州灣海域“播種”牡蠣苗的最佳時期,昨天記者來到紅島漁港碼頭,探訪鮮美的牡蠣是如何養成的。“膠州灣海域冬天的水溫非常適合海蠣子生長,而且海水中的營養物質比較豐富,適合‘地播’的養殖方式。而在煙臺海陽等地,牡蠣養殖一般使用的是‘吊養’的方式。”據紅島牡蠣養殖大戶趙宇昌介紹,青島地區最常使用的“地播”養殖方式,是指將牡蠣苗用漁船直接撒播到指定海域里,任其自由生長,一定的時間后再進行捕撈;而“吊養”養殖方式則是將固定著蠣苗的貝殼用繩索串聯成串,中間以竹管隔開,吊養于筏架上,也可利用膠胎夾苗“吊養”。

    那么牡蠣苗是從何而來的呢?趙宇昌介紹,它們都是搭著扇貝殼的“快車”來到青島海域的。扇貝養殖戶在固定的池子里將牡蠣與扇貝混養,扇貝殼粗糙表面形成天然的“礁石”,吸引牡蠣苗“落地生根”。

    “每年的這個時候,漁民都會到煙臺萊州地區收購大量的扇貝殼,這些扇貝殼上面就吸附著許多牡蠣苗。當地漁民將養殖的扇貝捕撈后,取出扇貝肉、扇貝柱等具有商業價值的部分,就聯系我們的漁民朋友將扇貝殼取走。一般我們收購時駕駛的貨車約8至9米長,一車扇貝殼價格在3000元至4000元,當然也不是每個扇貝殼上都吸附有牡蠣苗,總體的附著率大概有70%左右。”趙宇昌說。

    記者在現場隨手撿起幾個扇貝殼,看到每個扇貝殼上大概吸附著2到6個牡蠣苗。

    像種糧食一樣“種”牡蠣

    “膠州灣海域流行的這種‘地播’牡蠣養殖方式,跟種糧食有些相似。”趙宇昌向記者描述道,從萊州運來的這些帶著牡蠣苗的扇貝殼,先被轉運至漁船上,一條漁船配備四五個人,各家的“牡蠣田”是由漁民之間早早約定劃分好的。“播種”時,漁船在海面緩慢行駛,漁民們用鏟子鏟起扇貝殼,在海面上方輕輕撒播,使得扇貝殼均勻地落入水中,兩萬斤牡蠣苗大概能“播種”3畝“田地”,要花費近半天時間。

    “‘播種’完成后,后續就不需要再過多進行人工干預了,等待牡蠣苗自然生長一年半至兩年時間,即可將成熟的牡蠣捕撈出售。這種借助扇貝殼散養牡蠣苗的養殖方式,因經濟、實用的特點而在當地漁民間興起。”趙宇昌說。

    一般情況下,養殖兩年后牡蠣就不會再“長個兒”了,但蠣肉可能會繼續增肥,外殼也會越來越厚。每年進入冬季,是牡蠣苗的主要放殖期,每天都有十幾輛運載著扇貝殼的貨車從萊州來到紅島漁港,有10萬多斤帶有牡蠣苗的扇貝殼被“播種”到海里。

    40多條漁船忙碌半個月

    采訪當天,記者看到紅島漁港上??恐?0多條裝滿扇貝殼的漁船。養殖戶張萬福介紹,近期紅島漁港碼頭約有40多條船在忙著“播種”牡蠣苗,一條船每天要放苗約5萬斤左右,一個養殖區約200畝海域,需要半個月才能“播種”完成。

    早上六七點鐘,紅島漁港碼頭便開始熱鬧起來,一輛輛滿載扇貝殼的貨車開進碼頭,而后漁民們的漁船被扇貝殼填得滿滿當當,一條接一條地駛出港口,來到各自的“田間”勞作。一鏟又一鏟的牡蠣苗隨著扇貝殼落入水中,依靠海洋中的微型海藻和有機物為食。“牡蠣是抗逆性最強的水生物之一,對溫度、鹽度、露空和海區常見病原具有極強的抵抗能力,在落潮露出水面時,能夠耐受夏天酷熱干燥的天氣,同時也能夠適應冬天的冰凍天氣,所以能生長得個大味鮮。從近幾天的市場行情來看,成熟后的牡蠣帶皮銷售價格一般每斤在2元左右。”趙宇昌說。

    / 鏈接 /

    渾身是寶的牡蠣

    記者了解到,青島的牡蠣養殖主要集中在膠州灣、靈山灣、鰲山灣一帶海域,其中以膠州灣的牡蠣品質最好。這是因為膠州灣水質優良,內陸土地徑流匯入后帶去大量的營養鹽,營養鹽被藻類等吸收,轉化為貝類生長的天然餌料。

    牡蠣在生活中的應用比較廣泛,除了可以用于烹飪,有些品種的牡蠣還能夠應用在藥材中,有明顯的保肝利膽作用。牡蠣的肝糖元存在于儲藏能量的肝臟與肌肉中,與細胞的分裂、再生、紅血球的活性化都有著很深的關系,可以提高肝功能,恢復疲勞,增強體力。在牡蠣中所含有的?;撬峥梢源龠M膽汁分泌,排除堆積在肝臟中的中性脂肪,提高肝臟的解毒作用。牡蠣一般的做法為蒜蓉烤制,將牡蠣加上蒜蓉直接烤熟,營養價值能夠保持得比較全面。另外牡蠣也可以做成湯,加上蘿卜絲甚至酸菜五花肉等做成美味的湯品,營養價值也能最大程度被激發。

    本版撰稿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王彤 攝影 通訊員 王海濱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戴慧慧]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2 11/17 09:04
    · 來源 ·
    青島早報
    · 責編 ·
    戴慧慧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